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赏析
点击进入: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原文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游记散文却也写得清新秀美,曲尽其妙,倍称于世。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篇钓台的春昼,便是像他的主张一样的具有独特气势和神韵的优秀篇章。这里记述的是郁达夫在1931年暮春三月,自浙江富阳出发经桐庐游览严陵钓台的山川景色和一路民俗风光的情景。与此同时,我们还可窥视到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的借山水、人物和史迹忧国忧时的心境。这是一篇熔情与景、忧时与游览于一炉的艺术珍品。
清代刘熙载艺概里曾指出:“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钓台的春昼的题旨(文眼)则在篇首,昭然若揭。严陵钓台离作者家乡较近,但一直无机缘而去凭吊,此时为何兴趣盎然呢? 篇首写道:“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寓居……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去访一访严陵的幽居。” 这里的“我接到了警告”,是指当年由于郁达夫追随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同步调,组织发起“左联”等,时值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行文化“围剿”,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命令。他们不愿作“无意义的牺牲”而各自躲避敌人的追捕,鲁迅避居日本友人的花园庄,郁达夫则来到故乡富阳并游览了严陵钓台。由此可见,本篇散文虽描绘了山川灵秀之气,却涂上一层黯淡的情调。
访严子陵的幽居钓台的起点站是桐庐城的桐君山,作者是在一个“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夜晚,“拜谒桐君,瞻仰道观”的。这段不仅写出灵山胜地桐庐山的神奇秀丽,而且笔端饱蘸着飘逸洒脱的情调。作者先写出桐庐山四周的“生龙活脉”,西岸瞰视的是人家烟树,南面对江是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向西遥对的高低不定的青峦,东北面则是桃花杨柳洋槐榆树中间盘曲的官道。好一幅秀丽多姿的图画。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动人的鱼梁夜渡,以简炼文字,勾勒出渡头少妇的灵秀,船家的善良和渔舟舟师的辛劳。柔橹划水的音响,伴随着他那 “他乡日暮的悲哀”的心境。到桐庐山下后,他是在“微云堆里的半规月色,也朦胧地现出一痕银线来了”的氛围中登攀的,接着写出诗一般的独特意境来,令人心旷神怡。“半山一到,天也开朗了一点,桐庐县市上的灯光,也星星可数了。”“走过半山,桐君观里的晚祷钟鼓,似乎还没有息尽,耳朵里仿佛听见了几丝木鱼钲钹的残声。” 一幅夜游桐君山的静穆淡雅的水墨画似乎呈现在我们面前。至于作者在道观门外的伫立,那“江山的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的恬静安谧的神奇景象,更是锦上添花,达到极至了。
文章的下篇,郁达夫着力描绘了七里滩的清静和严陵钓台的荒凉凌乱。一幅凄清的画面上抹上了作者惆怅的阴暗色调。七里滩“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而钓台严祠“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而祠堂题壁也就更为加重颓废荒凉的美境。由此,我们也更可理解诗句的结尾——“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的愤懑心情了。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会深切地感到,虽然祖国山川灵秀,但由于政治的腐败,现实的黑暗,良辰美景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和气势。
总观全篇,钓台的春昼确实是一篇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又能启迪我们思索的佳作。
-
重道必先自重,尊师所以尊道,不然则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重道必先自重,尊师所以尊道,不然则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 [5] ,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 [6] 。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
-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一作牧)齐。分地依後稷。用天信(一作奉)重黎。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
名言: 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注释: 止: 停步。 句意: 人在学习方面, 有的失于才少而贪多, 有的失于才多而少学, 有的失于好问而不识, 有的失于好思而不问。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作者: 韩敬霞 【作家简介】德富芦花(1868—1927)是
-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
-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