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注释】
选自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别。
阡陌:田间小道。其中南北称“阡”,东西称“陌”。
交通:相互交叉通达。
【赏析】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又经历了刘裕篡晋的动乱,深切体验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忧苦。因此,他在自己的名作桃花源记里,塑造了一个安宁和平、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贫穷、人们和乐相处、民风淳朴的人间仙境,集中反映自己的美好社会理想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意思说:土地平整开旷,屋舍整整齐齐,房前屋后有良田、鱼池,环绕着茂盛的桑树、竹林。田间小路东西南北交错纵横,鸡鸣犬吠之声相互都能听到。
这是陶渊明理想中的一方净土。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平和安宁的田园风光。这里,无君无臣,无争无斗,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都表现为和谐的、完美的统一。人民没有战乱干扰,没有压迫剥削,没有忧伤,也没有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敦厚、纯朴。男耕女作,无拘无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更具有一种宁馨、和睦、自给自足的淳朴与富足。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后,以自己的生活理想为圭臬,以农村的真实生活为源泉,虚构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美丽如仙境般的世外桃花源,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呼唤人间乐土的希望。同时,它也代表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桃花源记塑造的“世外桃源”在中国人的心目具有恒久不衰的魅力。 千百年来,人们谈论社会理想时,都会想到那片神奇的、保留着人间真情、纯朴和美好的桃花源。
-
宋词典故·乞我飞霞佩 【出典】 唐·韩愈《调张籍》诗:“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见《全唐诗》卷三四○) 【释义】 飞霞佩指仙人的服饰,韩愈诗有“乞(给予)君飞霞佩”语,表示希望张籍披戴飞霞佩,同自
-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
-
料合同惆怅,花残酒亦残。醉心忘老易,醒眼别春难。独出虽慵懒,相逢定喜欢。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小蛮,酒榼名也。]
-
九十待卑仆当宽恕九十待卑仆当宽恕 奴仆小人就役于人者,天资多愚,且宽以处之,多其教诲,省其瞋怒可也。 【译文】 仆人之类
-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 (1) ,聊暇日以销忧 (2) 。览斯宇之所处兮 (3) ,实显敞而寡仇 (4) 。挟清漳之通浦兮 (5) ,倚曲沮之长洲 (6) 。背坟衍之广陆兮 (7) ,临皋隰之沃流 (8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
-
[宋]杨万里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闭门造
-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
《庄子·外物》是庄子哲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它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外物对人的价值与意义。庄子强调外物虽然具有形体,但其存在并非永恒,应从内心理解其虚幻性。他认为凡事皆可被舍弃,只有内心的善良与道德才是永恒的。这一思想引导人们超越物质追求,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入人心,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物质并非人生的终极追求,而是通过修炼内心,追求精神的富足和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