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其二)·[宋]杨万里》原文与赏析
[宋]杨万里
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闭门造句”说的是陈师道的事。这一说法最早见于黄庭坚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所写的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第八首,诗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山谷写此诗时,秦观(少游)已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而陈师道(无己)正任正字这样的穷官。他既为两位朋友的遭遇感慨,也反映出了他们的创作作风,意思是说秦观来得敏捷,而陈师道非常谨慎吃力。任渊注山谷此诗时说:“二君实录也。”也认为符合事实。不过推敲山谷诗意,只是说师道写作时爱居家推敲构思,却并没有说他不重视生活体验的意思。厉鹗的宋诗纪事曾引南宋叶梦得的记载说:“世言陈无己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可见他还是要在外“登览得句”才归家构思,这同李贺的锦囊觅句差不多,并非他完全隔绝社会,杜门悬想。杨万里也是南宋人,他在这里说陈师道“闭门造句”已经全是批评,似乎陈师道连出门行旅才能领略山水之奇趣以取得诗情的道理都不懂,这完全与黄庭坚所说的走了样。可是打这以后,人们也就不复深辨,真以陈师道是个闭门写诗的呆子了。所以到了金朝,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也讽刺地说:“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真使陈无己地下含冤了。
不过我们如果放过事实的真伪不管,单论杨万里这首诗的意思,却也得承认他是说得对的。山光水色,雨姿晴态,大自然的万千气象,的确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如果闭门不出,没有生活体验,诗料从哪里来呢?唐朝的张说曾任宰相,在朝时常写应制诗,显得平平,后来他贬谪南方,感受很深,写出了不少好诗,人们说他是得江山之助。创作中象这类得益于生活的例子是很多的。这说明,杨万里认识到了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有眼光的。当然,严格地说起来,文学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远不能局限于行旅登临,因为社会实践还有更深广的领域。不过对于几百年前的古人,我们也就不必过于苛求了。
-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何当清霜
-
【3446】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5年自选课题(全国党建研究会编,中央文献出版社,46 1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64元)△2015年全国党建研究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山坡羊·冬日写怀 乔吉 朝三幕四。昨非今是。 痴儿不解荣枯事。 耗家私。宠花枝。 黄金壮起荒淫志。 千百锭买张招状纸。 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
一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
-
绛河星斗夜阑干,禁署沈沈闭九关。上帝册书群玉府,仙人宫阙巨鳌山。凉蟾影度秋阴薄,促漏声来夜唱闲。拥鼻吟多欲愁绝,严钟凄断树乌还。
-
汉代绝句日暮秋云阴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题解汉代刘向在《别录》一书中提及“隐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无归路 一作:迷归路)长门事
-
【4147】书读完了(金克木著,黄德海编,上海文艺出版社,35 5万字,2017年5月第1版,75元)△分三部分:[1]“书读完了”;[2]福尔摩斯·读
-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