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句“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出处和解释
【名句】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语出唐代李咸用赠来鹏诗。既然是如同和氏璧一样的稀世珍宝,终究会有善于识辨美玉的人将它发现。比喻只要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伯乐”发现和举荐。
-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作品赏析风前几人老:一作风剪春姿老。---------------------
-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作品赏析【注释】:此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分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
-
作者: 王瑞明 《洛阳伽蓝记》五卷,专记洛阳佛寺。其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下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两岸猿声不停地响起,轻舟已经穿越了千山万水。
意思: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景象。两岸的猿猴声音不断传来,象征着山间的风景。同时,船穿越了千山万水,象征着旅途历程的万重困难。诗人李白用这幅画面来表达旅途中的困苦和坚持的意志。
【出处】 唐&m -
莫讶家居窄,无嫌活计贫。只缘无长物,始得作闲人。青竹单床簟,乌纱独幅巾。其余皆称是,亦足奉吾身。
-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候渊明。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硬笔书法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硬笔书法适合写哪首古诗,适合写硬笔书法的诗词,字数在120到130字并且适合写硬笔书法的唯美古诗词搜狗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抒情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关于抒情的古诗1《穆劳县》杜耒穆
-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
-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