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注释、译文和评析
【注释】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器:器具。道:道理,规律。常:永久,固定。
【译文】勉励诸子:玉石不经雕琢就不成器具,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但玉这种东西,有长久不变的特性,即使不把它雕成器具,也还不失为一块纯玉。人的品行随着外物环境的变迁而变迁,如果不学习就会抛弃君子沦为小人。能不值得深思吗?
【评析】学习只能事关人的知识渊博与否,怎么还能成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呢?欧阳修的话在今天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原因在于:今人和古人在学习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人学习的内容偏重于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征服自然的知识和技术,古人学习的内容是以安身立命为主的关于做人的道理,二者具有不可互相替代的内容。近代中国及时引进西方文化固然也促进了中国迅速强大,但过分摧毁传统文化的深厚积累,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一些高学历的官员之所以也照样沦为腐败分子,应该说不是知识的反动,而是文化的缺陷。
-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作品赏析此与前章,乃同时所作。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①,.
-
【名句】士先器识而后辞章 语出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读书人首先要注重修养器度和见识,然后才是修炼文赋辞章。此句说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
刘禹锡《咏鹤》云:“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脱尽粘滞。(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诗例】 鹤叹 刘禹锡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 谁怜好风月,邻舍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宛转歌 作者: 刘妙容 【
-
作者: 童继红崔承枢魏惠明 【原诗】:千里黄云白日曛
-
刘延世 酷爱此君心 ① ,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注释】 ①此君:指竹。语出《世说新语·任诞》。 【评说】 本诗选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三二。 刘延世(生卒年不详),宋代画家,字玉孟,
-
山茶相对阿?一作本?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一作见?,烂红如火雪中开。
-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勖哉沧洲
-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