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五十八人心很古》全文、注释和赏析
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叹息者也!”
我初听这话,也曾大吃一惊;后来翻翻旧书,偶然看见史记赵世家里面记着公子成反对主父改胡服的一段话:
“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
这不是与现在阻抑革新的人的话,丝毫无异么?后来又在 北史 里看见记周静帝的司马后的话:
“后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帝听朝,阴杀之。上大怒,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三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扣马谏,帝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这又不是与现在信口主张自由和反对自由的人,对于自由所下的解释,丝毫无异么?别的例证,想必还多,我见闻狭隘,不能多举了。但即此看来,已可见虽然经过了这许多年,意见还是一样。现在的人心,实在古得很呢。
中国人倘能努力再古一点,也未必不能有古到三皇五帝以前的希望,可惜时时遇着新潮流新空气激荡着,没有工夫了。
在现存的旧民族中,最合中国式理想的,总要推锡兰岛的Vedda族。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
但听说他们人口年年减少,现在快要没有了:这实在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
【析】 这篇文章发表时,正是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而保守的旧文化势力拼命反扑的1919年5月。那些守旧的国粹派,对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极为仇视,对于旧文化的日益衰落痛心疾首。在他们的眼中,“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叹息者也!”
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这种“世道浇漓,人心不古”的国粹派的哀叹而发的。文章以确凿的历史事实,来证明“现在的人心,实在古得很呢”。这种“人心很古”的观点,与叹息“人心不古”的“国粹派”的观点针锋相对,但这不是一般的使气任性,而是从当前的 “国粹派”的议论入手,去剖析历史上反对革新的保守派的种种表现,具有挖其祖坟的意义。指出当今的守旧派的种种议论,和两千年前的反对变革的公子成的议论是一脉相承,毫无二致;而“国粹派”对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自由的理解,与 北史 中所记一个皇帝对于“自由”的理解也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国粹派”的人心确实是“很古”的。读到这里,读者不由得会想,生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思想却如二千余年前的反对革新的古人,那也就真的腐朽得可以!由此可以使人想到他们 “人心不古” 的哀叹,表现的正是他们的 “人心很古”——腐朽、保守、落后。所谓“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其实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国粹派”希图使社会进步停止,停留在二千余年以前的状态,甚至更为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只是一种梦想,社会潮流的前进,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文中写道: “中国人倘能努力再古一点,也未必不能有古到三皇五帝以前的希望,可惜时时遇着新潮流新空气激荡着,没有工夫了。”既指出 “复古”的不可能,也是嘲讽态度的表现。
文章最后部分,指出了“国粹派”观点的危害。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闭目塞听,企图把中国和世界隔绝开来,鲁迅说:“在现存的旧民族中,最合中国式理想的,总要推锡兰岛的Vedda族。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样的民族的处境: “但听说他们人口年年减少,现在快要没有了:这实在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锡兰岛上封闭保守的民族是如此,那么,试图把中国和世界隔绝开来的想法,不也是一种可以导致民族消失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愚蠢可怕的想法吗?由此,已把国粹派的落后、保守和巨大的危害性都充分揭示了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文章批判“国粹派”的复古主义思想,采取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手法。文章所选择的行文批判的角度也是独特的。文章不是理论的辩论,更多的是事实的例证,以确凿的历史事实证明了 “人心很古”,也就使“国粹派”“人心不古”的观点不攻自破,使之自食其果。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法,把“国粹派”的主张的矛盾性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行文中使用幽默的反语,正话反说,如讲Vedda族人所处的极端的封闭状态时,作者以赞赏的语气说他们“真不愧所谓 ‘羲皇上人’”,明褒实贬; 然后说:“但听说他们人口年年减少,现在快要没有了:这实在是一件万分可惜的事。”事实就是这样无情,Vedda族人确是处于原始时代,可称古矣!人们可以想象他们的生话确是如“羲皇上人”那般闲适;但他们本身正面临着灭族的灾难,不也正是这种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所决定的吗?事实就是这般的难以两全,要生存,就不能如国粹派那样地 “复古” “保古”,要 “复古”“保古”就不能生存,事实无情地昭示出这样的道理。因此,末句 “可惜”云云,就既是正话反说,也是一种很深刻的嘲讽。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427-428页.
-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
[清]蒲松龄 芳春无地不成欢,二月风和夜不寒。 强饮酒因迟好客,倒骑驴为爱佳山。 齿牙摇落谈无碍,故旧凋零兴亦阑。 世事年来方阅尽,眼中始觉海天宽。 在早春二月和煦的阳光下,一位老人,或倒骑驴背,徜徉
-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
-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燃客梦,寒杵捣乡愁。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苍生今有望,飞诏下林丘。
-
黄升天上传新火,人间试夹衣。定巢新燕觅春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
-
丁鹤年樊口隐居万里云霄敛翼回,挂冠高卧大江隈。春深门巷先生柳,雪后园林处士梅。翠拥樊山邀杖屦,绿浮汉水映樽罍。谁能领取坡仙鹤,月下
-
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品赏析【注释】①瑞脑:龙脑香。②金兽:兽形铜香炉。③纱厨:有
-
苏轼的《如梦令·有寄》表达了诗人在外客居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他以“念天地之悠悠”描绘出人生短暂,又以“哀吾生之须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中还融入了对友谊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对家乡的留恋之情。这首词立意高远,感情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豪情与悲壮。
-
《沪杭车中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匆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