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车中)(徐志摩)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沪杭车中·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匆匆匆! 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徐志摩在他的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上写道:“我的第一集诗——志摩的诗——是我十一年(1922年)回国后两年内写的。”沪杭车中原名沪杭道中,就收在志摩的诗上,排在月下雷峰之前,写作日期,应是1923年秋。那时胡适正在杭州西湖烟霞洞疗养肺病,诗人偕其堂弟徐永和同去杭州探望了胡适,并一同畅游西湖。从诗人家乡硖石到杭州——在沪杭火车道上,诗成的经过就是这样。
沪杭铁路是浙江人商办的,诗人的父亲申如先生是当时集资建造者之一,因此徐家乘沪杭车很方便,诗人从1910年春入杭州府中学读书到1915年夏毕业离开杭州,五年间在火车上不知来往多少次,这一路风光,是他从小便熟悉与热爱的。从1918年出国到1922年回国,诗人前后过了五年海外生活,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回到久别的故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怀有丰富亲切的感情。所以沪杭车中是一篇诗人家乡景物的恋歌。
诗的起句“匆匆匆! 催催催! ”犹如车轮转动声。结束了五年游子生涯,诗人又见到故乡的烟、山、云,见到水、桥、橹,见到松、竹、叶,虽然匆匆掠过,却是那般熟识。这寥寥几句,亲切之情油然而生,诗人的思绪被窗外的景物唤起了。往事如梦如幻,或隐或现。诗人有位最疼爱他的祖母,这位慈祥的老人曾陪同他去过杭州,游过西湖,却就在这年八月间去世了。所以在诗人的心灵深处,车轮变成了光阴,“催催催!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引起了诗人无限感慨。
这首诗写得感情真挚,清灵婉约,想必读者在沪杭车上见到窗外的景物,也会情不自禁地低吟这些佳句吧。
-
元好问《论诗诗三十首(其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元好问《论诗诗三十首(其二)》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诗歌的深入探讨,展示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歌的创作要求作者真实、感性地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字句的巧妙运用和形象的描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这首诗体现了元好问对于诗歌创作的精湛技巧和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同时,也带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和启示,使人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口藏传宣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
【注释】 ①富阳:浙江富阳县。 ②阑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③取:助词,即“着”。 ④觑:细看。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别时的情态与别后的心绪。上片描绘临别之时无言相对,只见恋人泪眼如露滴花上,愁眉似碧峰簇
-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注释】:定王台,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相传为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故名。袁去华这首怀古词大约作于他任善化(县治在今长沙市内)县令期间。深秋时节,他登台览胜,怃然生感,作出了这首雄铄古今的爱国主义词章。“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品赏析1.园一作国【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
-
这是一个周日的早晨,我不愿早起。不料床头柜上的座机响了几下,我睁开惺忪的眼睛,随手拿起话筒,听见对方声音“喂!你是二公吗?今天是高
-
昔圣王为法,先抚字而后催科,重教化而缓刑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昔圣王为法,先抚字而后催科,重教化而缓刑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比赛主持词结束语,内容包括古诗文主持稿结束语,请帮我想一下古诗词朗诵比赛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还有串词,古诗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一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美好的人生是文
-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