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意思,出处,故事
蒲松龄(1640—1715)在该文中讲了一个叫徐远山的秀才歪打正着吓跑了妖怪的故事。故事最后蒲松龄以“异史氏”的名义发议论说:“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的学名叫豹猫,又俗称“野猫”“山猫”“狸猫”(有一个著名的包公故事就叫“狸猫换太子”),体形如猫,也喜以鼠为食。六朝时的字书玉篇·犬部云:“狸似猫。”清代钱绎方言笺疏卷八亦有“狸之捕鼠者亦曰猫”。可见是因为狸、猫相近,“黄狸黑狸”后来就被说成“黄猫黑猫”了。从蒲松龄的语气看,“黄狸黑狸”这句话也不是他的发明,而应是已流传于民间的俗话。
“白猫、黑猫”这句话是因为邓小平才变得著名的。据记载,小平同志最早是在1962年公开引用这句话的。当年7月2日中央书记处召开农业问题工作会议,在讨论“包产到户”时,邓小平表示支持,说:“……所有形式中,农业是单干搞得好,不管白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5天后,他又在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上重申了这个看法,并说:“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将四川话的“黄猫、黑猫”改造成对比更加分明的“白猫、黑猫”。
现人们常用此语比喻不管是谁,用什么方法,只要取得好效果就行。
-
清代彭孙遹的这首《柳梢青》词,以惊才绝艳的笔墨,抒写了自己对一位绝代佳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情韵兼胜,洵为佳作。
-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翻译与解读
-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① (《庄子》) 【注释】 ①择地而安之:选择好的处所,安顿父母。之,这里指父母。孝之至:孝的极限。 【译文】 做儿女的孝敬父母,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尽自己的力量让父母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出处】唐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 【意思】浩渺的江面上,帆湿船重。苍茫的天空中,云浓鸟迟。暮雨霏霏时,友人即将乘船远去了。诗句写出这一时 刻的依依离情。重极言船
-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名言: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句意: 孔子教导弟子, 各因其材性, 有从政事角度进行教育的, 有从言语角度进行疏导的, 有从德行的角度进行感化的。 出处: 宋
-
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夜来雨洗碧巑岏,浪涌云屯AA5郭寒。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竟求看。夜桥
-
西方文学·庞德 庞德是现代美国诗人和评论家。
-
舒元舆《牡丹赋序》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 1 ,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 2 ,有众香精舍 3 ,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阚 4 ,因命移植焉。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