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式微》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鲁露作路。)
(微、归,微部。故、露,鱼部。)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躬、中,中部。)
[译文]
天已晚天色黑,为啥有家不能 归?若我不是为了你们的缘故,为何 冒着风霜雨露为你们受苦。
天已晚天色黑,为啥有家不能 归?若我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为何常 在泥水里劳作受苦。
[评介]
式微二章,章四句。诗序 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的臣子劝他 归国。此说今人多不从。从全诗的内 容看,这首诗是反对徭役的作品。人 民服役受苦受难,无家可归。诗中对 当时统治者剥削者发出不平的怨 恨。诗中“胡不归”三字,反复咏唱 二次,含无限之意,是这首诗的题 旨。胡:为什么?归: 回家,归家。 句意是说为什么不能回家。这句有 辛酸,有怨恨,有反抗。一是长期服 役在外,有思归之苦;一是指责当时 统治者为什么弄得他们无家可归?发问之后,诗人又以反问句作答: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 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不是你们劳役苦,我们怎么会在风霜雨露 中受苦;不是为了养活你们,我们怎 么会在泥水里忍受艰难。这两句作 出了肯定的回答,诉说了他们无家 可归的原因,饱含了愤恨不平,表现 了他们对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全诗二章八句三十二字,两章 相似,四句相同,二十八字是重复使 用,诗人在上下两章中只换了两个 字,寥寥几句揭示了一个根本问题: 奴隶们的苦难,都是奴隶主贵族造 成的,并对统治者发出了不平的怨 恨,义正辞严。本诗短小精悍,句式 多变,更体现了民歌的特色。式微, 后人常用作思归之意。如王维渭川 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 微。”此乃取其“归”意,而避开其 不归的原因。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眉评:“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 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於君指上听?
-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的一首诗,描述了儿童离开南陵,进入了大都京城的情景。这首诗以童真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动人,描绘了儿童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这首诗流转了与童年相关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童年记忆的共鸣。
-
《玉壶清话》 《玉壶清话》是北宋僧人文莹的一部笔记,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八月,作于他的另一部笔记《湘山野寻》之后,作者在自序中谓“玉壶”为其隐居之地,但未详所在。此书自宋代以来各家著录均作《
-
流念珠·等那一抹绿流念珠每天傍晚四五点我到楼下,都会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电梯旁的一个小格子间里待着。看他的年龄,和我女儿年纪相仿,估计
-
北宫子谓西门子曰 ① :“朕与子并世也 ② ,而人子达 ③ ;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 ④ ;并行也 ⑤ ,而人子诚 ⑥ ;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儿女祝愿父母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祝福父母的诗句古诗,祝福父亲的古诗,祝福父母,感恩父母的诗句或优美句子。蓼莪先秦:佚名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
文章开头一段是个引子,说明承召入对时因时间匆促,未能详言,故作此奏章上陈。“迫于日晷”云云,恐非托辞,只是表明自己的奏章内容不是粉饰太平之词,而是揭露时弊、呼吁改革之词,表现了鲜明的政治责任感。
-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崩腾江水沸。孤超兀不
-
韩愈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 宣州虽
-
作者: 曹增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