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意思】寒山寺: 在枫桥西一里处,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居于此,故名。句意: 半夜时分,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传到客船里来。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哀愁。 【鉴赏】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鸣钟,这钟声便传到了停泊在江边 的船上。寒山寺,在今苏州西郊的枫桥边,初建于梁代,因唐初诗僧寒山 曾住于此而得名。尘世喧嚣,此时诗人夜宿船上,却能听闻寺院的钟声, 江面上寂静可知,但是寂静往往与寂寞同行,这夜半的钟声,诗人尚能听 到,可见诗人直至夜半,尚未入眠。诗歌接着便点明自己所乘之船是“客 船”,再次刻画出诗人客居他乡、漂泊流浪的场景。 【赏析】我今夜在枫桥下停船住宿,只见江边渔火点点,天边明月将落,而浓霜密布;夜半时分,树上乌鸦的啼叫声及苏州郊外寒山寺的钟声都传到这艘停泊在枫江边的客船来了。 “枫桥”位于今江苏吴县阊门西面七星的地方。 本诗是作者夜宿于停泊在桥畔的船中,见外界景物而唱出晚秋寂寞寥落的诗句。 【应用】 〈名〉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市。寒山寺,本名妙利善明塔院, 传唐著名诗僧寒山、拾得曾居于 寺,改称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 寺疏落的钟声,夜半时悠悠地传 到我停泊的小船上。语出唐·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借此表达 清夜幽雅之境或夜半难眠、旅居 凄凉之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从唐朝诗人 张继写了这首名诗之后,寒山寺 也跟着出了名。(刘革文等 人生 关系纵横谈) 【全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市西郊十里处。②江枫:江边的枫树。对愁眠:和怀着愁思而眠的旅人相对,即“伴愁眠”的意思。③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建于南朝梁代,原叫妙利普明塔院,后因名僧寒山和拾得到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为苏州重要名胜之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边的夜间景色,抒写了诗人旅途上寂寞的情怀。它是一首有完整意境的抒情诗,也是一幅有着“朦胧美”的风景画。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便抓住深秋季节的典型事物,十分简洁地写出了秋夜的景色:残月西沉,乌鸦啼鸣,严霜满天,夜色迷濛,正是深秋夜晚的清冷景象。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在进一步的写景中抒写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江边的枫树,依稀可见。在残月将落、严霜满天的秋夜,河面上又有几点稀疏的渔火忽明忽灭,闪烁不定,更撩起了游子思乡的愁绪,增添旅客长夜不能成眠的苦恼。在这第二句中,作者把客观景物和主观感情融为一体,使情与景得到了统一。三四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远及近,写霜天月夜中远处的古刹寺院和不断传来的悠长的钟声。这后两句把诗的意境更推进一层,在辗转难眠的长夜里,这夜半钟声更能引起人的愁思。 枫桥夜泊为我们绘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枫桥夜泊图。霜天、渔火相互辉映,枫桥和寒山寺的轮廓,由于严霜微白的衬托也依稀可辨,周围的一切多么宁静。面对这一切,我们的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对愁眠”三个字,把他的心理状态极细致地刻划了出来。对着朦胧夜色,看着点点渔火,长久地不能入睡,羁旅之“愁”萦绕在他的心头。尽管周围的景色是如此和谐、静谧,却无法排遣他的愁思。正在这时,又从寒山寺里传来了钟声,这钟声在夜空回旋荡漾,一声声传到船上,敲击在旅客的心头。在这断续的钟声里,越发使人感到旅途飘泊的苦闷。 这幅枫桥夜泊图美丽和谐,有声有色。诗人通过难以进入画面的钟声,把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巧妙地联系起来,月色、霜天、渔火、山寺……远景近景交织成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在这首诗中,尽管诗人抒写的是一种秋夜远行的孤独寂寞的情绪,但是由于作者工于写景,长于描绘,它却以丰富的色彩、深长的情调,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美的境界。 【备注】 寒山寺,江苏苏州市枫桥镇古刹,因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而驰名海内外,为苏州著名旅游胜地。寒山寺历史悠久,百城烟水·吴县: “寒山寺,在枫桥下。起于梁天监间(503~519),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祐建浮图七层。嘉祐中改普明禅院。然唐人已称寒山寺矣,张继诗最著。相传寒山曾止此。绍兴四年(1134),僧法迁重建。元季塔寺俱毁。洪武间僧昌崇辟建。永乐三年(1405),僧谷昶修。正统己未 (1439),郡侯况锺再修。嘉靖间,僧本寂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 万历四十年(1612),僧明吾鉴建龙函阁,而大殿毁。四十六年 (1618),释西流师徒鼎新。清顺治初几为汛署,僧天与力守弗废。” 寒山寺,宋时曾建塔。元代塔寺俱毁,明清时多次重建,塔一直未恢复。寺规模不大,而名扬海外,如南宋·孙觌记云: “唐人张继、张祜,尝即其处作诗记游,吟诵至今,而枫桥寺(寒山寺)亦遂知名于天下。”尤其在日本,张继诗几乎家喻户晓。自开放以来,每至岁末除夕特地来寒山寺夜半听钟声的日本人,多至千人,香火十分昌盛。平日慕名而来的游人,亦络绎不绝。现寒山寺已开辟为旅游点,以寺为主对枫桥小镇作总体规划,修复 “铁岭关城楼”,塔亦在重建中。 唐·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程师孟游枫桥偶成:“晚泊桥边寺,迎风坐一轩。好山平隔岸,流水漫过门。朱舫朝天路,青林近郭村。
-
高高山上一树槐, 手攀槐枝望郎来。 娘问女儿: “望什么?” “我望槐花几时开。” ——《中国歌谣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张》,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
原题:雨中自丁家山康庐还饮苍虬湖居被酒夜归同闲止作
-
《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善于领导别人的,是能够管好自己的人。汉·桓宽《盐铁论·贫富》:“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故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例】汉朝桓宽说过:“善治人者,能
-
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
秦楼月①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②,罗帏暗淡灯花结③。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①秦楼月:据传李白始
-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作品赏析细雨春风花落时。(一作春风细雨落花时)直就:一作且就
-
江奎 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这一首盛赞茉莉的小诗。首句先言茉莉的产地。越裳: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南部。首句中诗人以“灵种”赞誉茉莉身世不凡,不同俗花野草。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