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语出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中句曰:“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全诗共373句,是古典抒情诗中最长的一篇,是屈原的代表作。忽:快速的样子。淹:停留。代:更递。序:次序。代序即代谢、轮换的意思。惟:思念。零、落:都是掉下来的意思。美人:比喻楚怀王。迟暮:指晚年。这四句诗的意思是:日月匆匆不曾停留呵,春天与秋天反复更替。想到草木已凋落呵,又担心楚王年纪大。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诗来感叹时序之代谢,好景之不常。
例如
①我觉得从春江花月夜的典雅旋律中还隐隐约约地露出了叹时序之代谢、好景之不常和光景千留不住的惆怅情绪。这也还是屈原的深情太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摘自赵鑫珊民族器乐曲中的文学与哲学)
②日与夜其迁逝兮, 春与秋其代序。岁月的轮子不停地转着,转着,转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季节如飞地更递,一年,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十年的日子滑过去了。(摘自琼瑶翦翦风)
③从1998年创刊至今,艺术研究已经6岁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我们在季节的轮回中感慨时光流转的同时也惊喜地看到了艺术研究的成长过程。(摘自艺术研究·发刊词)
④屈原大概是“香草美人”象征的典型代表了,他在诗中说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展露无遗;又说自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青春逝去、事业无成的恐惧跃然纸上。(摘自仝冠军文人花事)
⑤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这种由此及彼的物征隐喻是相当突出的,如“一川烟草,满城飞絮”与几许闲愁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象征,“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与香草美人的引类譬喻。(摘自冯军水石文化隐喻——〈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比较研究)
-
【注释】:(明宗被弑于晃忽,又庚申帝即位七年乃以尚书之言撤文宗主于太庙,而诏书但以私图传子为言,昧于《春秋》复仇之大义矣。公此诗盖深讥之也。)
-
王学风何许人也在中国,若是提起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抗美援朝英雄,相信人们一定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他们的名字及其英雄事迹早已载入
-
国学名句“为山者,基于一箦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出处和解释
【名句】为山者,基于一箦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崇学》。堆山,始于一筐之土,而最终形成数千丈的高山;挖井,起于三寸深的小坑,而最终至有万仞之深。形容
-
万户伤心生野烟 (2) ,百僚何日更朝天 (3) ?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注释】 (1)菩提寺:在长安平康坊南门之东(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南隅),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安史之乱起,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作品赏析【注释】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②阴阴见:
-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作品赏析【鹤注】诗云:寒城、塞日,皆指秦州而言。是乾元二年作。赵汸曰:时客秦州,欲于东柯谷西枝村寻置草
-
坐来念念失前人,共向空中寓一尘。若问此花谁是主,天教闲客管青春。
-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
-
古代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着任何辉煌成就都是由微小的开始积累而成。就像一棵合抱的大树,它最初只是一根细小的毫末,但经过岁月的沉淀,不断吸取阳光和水分,才会茁壮成长。同样,一座层层叠加起来的高楼,在一堆堆累土的基础上逐渐完工。而千里之行,则需要迈出第一步,始于足下。这句古言将激励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个微小的开始,因为它们才能结集起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讌,则假手赋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