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阮籍诗《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原文、鉴赏和解读
阮籍诗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本篇原列咏怀诗第三十一。这首吊古抒怀的咏史诗,借凭吊战国魏都大梁的遗迹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并用以讥刺时政。
诗中魏都指大梁。汲塚纪年云: “梁惠成王九年,徙都大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是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梁王在此筑有范台,并有夹林等胜景。战国策·魏策说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奉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 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 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 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鲁君将筑范台与亡国并论,可见建筑奢靡之极。按黄节说本篇中提到的吹台即范台,可见想见当年的吹台是琼筵盛宴,歌舞升平,何等热闹。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的繁华胜景早已荡然无存。史载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魏,掘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使这座繁华都城毁于一旦。所以阮籍见到的吹台,已非昔日胜景,只是一片历史陈迹了。
诗的前四句写阮籍驾车由魏古都出发,南向遥望吹台。诗人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吹台,只是神驰遐想当年的盛景,仿佛听到了急管繁弦的鼓乐。“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跨越时空,将历史的镜头重现于眼前。然而,虚幻之景并不能代替现实,诗人有感于眼前的废墟,发出了“梁王安在哉”的深沉感叹,这其中既有对梁王的尖锐讽刺,也有对人生虚无、世事渺茫的无限感慨。
诗人的思绪继续循着历史的踪迹深入下去。与梁王的奢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一面是国君的荒淫,一面是士民的贫困。贪图享乐的梁王沉湎于声色歌舞之中时一场亡国大祸已迫在眉睫。“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这个荒淫的君王只落得个国灭身亡的可悲下场,不仅夹林美景豪华朱宫已不复为梁王所有,连梁王本人也“身竟为土灰”,成为一个匆匆的历史过客。
前人于此诗多认为是诗人“借吊古以忧时”(陈祚明语),如蒋师瀹说: “此借战国之魏喻曹氏之亡也。”诗中的“魏”显然是影射曹魏政权。曹魏明帝的所作所为,与历史上的梁王魏婴并无二致。史载明帝喜筑宫室,他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景初元年,天下发大水,明帝还是大兴土木,一面命将前朝铸造的钟簴、槖佗、铜人、承露盘运至洛阳,一面又新铸硕大无比的铜人翁仲及铜黄龙、铜凤凰。于宫苑芳林园又堆植土山,捕珍禽异兽置于其中,连公卿群僚都要为其负土植树。明帝还“录夺士女(世代军籍之家的女儿)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既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有姿色者内之掖庭”。(三国志·明帝纪)其时还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寒门”的贤士无缘登进,发挥政治才能。因此,诗中所写君主耽于声色逸乐,“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的情况,用以比况曹魏政权可谓毫发不爽,诗人写此诗的目的可能就是向统治者敲响殷鉴不远的警钟。
阮籍为人负才傲世、高旷拔俗。史载其时常登临山水,竟日忘归。他曾登上广武山观看楚汉相争的战场,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凭吊古迹是诗人的一大爱好,而借古论今“文尚曲隐”,也就成为其咏怀诗的显著特点。
-
西方文学·品钦 有人把他列为乔伊斯派作家,有
-
忽惊映树新开屋,却似当檐故种花。可惜年年红似火,今春始得属元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课外古诗词四句,内容包括课外古诗(100首四句),推荐100首四句课外古诗,推荐100首四句课外古诗。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
古文·秦晋殽之战 《左传》冬(1),晋文公(2)卒
-
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在景色不外具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词中首
-
《以节俭为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沁园春·贺张静峰总督两广 山入五羊,江通八桂(2),仗钹临戎(3)。正贡篚新来,交蛮面革(4);楼船纔返,黎寇功成(5)。栢府丰裁,辕门
-
典源出处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ye)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释义用法 传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肌肤雪白,风姿绰约,如青春少
-
诚信孚于僚友,仁慈洽乎民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诚信孚于僚友,仁慈洽乎民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时疫不知从哪里拾得一个句子或窃他人灵感再学女人针线一针针缀起一行行排列,拿捏成所谓——诗先献给农妞后抄给苏杭再以后又远寄米脂(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