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之《西游记·狮驼岭》内容解读与赏析
“孙悟空大战狮驼岭”的故事,见于西游记第74回至第77回。它是吴承恩精心绘制的唐僧师徒西行征战长廊里一轴异彩独放的画图。
唐僧师徒来到狮驼山,遇到阻路的狮、象、鹏三怪。太白金星变一老者,介绍三怪端的厉害,提醒悟空需“乖巧机谋”方得过山。悟空前往侦察,计审小钻风,得悉三怪联手结为同盟。悟空遂化装小钻风,深入狮驼洞探听虚实。不期被鹏魔识破真面目,悟空被擒,鹏怪将其装入阴阳瓶。幸得菩萨三根救命毫毛,悟空方得钻破瓶底,化险为夷。与八戒叫战狮驼洞,同狮魔大战。狮魔巨口吞了悟空,八戒认定悟空必死,遂再起散伙念头。悟空降服狮魔,怒斥八戒。捉弄八戒与象怪战,八戒遭擒。悟空营救,审出八戒私房底细,救其逃离魔窟。再战生擒象怪,迫其抬轿送唐僧过山。鹏魔王施计大战悟空、八戒与沙僧,擒走唐僧。悟空多方营救,寡不敌众,终未得手,遂去灵山请来如来、文殊、普贤降服三魔,救出唐僧。
整个故事,情节丰腴多姿,逶迤曲折,引人入胜。故事易地换景,波诡云谲,其间既有吐雾喷云天地暗的厮杀,又有单个“决斗”、“和平谈判”的镜头;既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描写,也有对人物形貌的工笔刻画;有敌我之间的殊死搏斗,也有取经队伍内部的矛盾纠葛;有“力”的比试,也有“智”的较量;激昂壮烈的主旋律的强音,萦绕着轻盈风趣的陪奏的和弦。读者置身其间,仿佛步入艺术的迷宫,观赏一座神采飞扬的群雕,目不暇接,击节叹绝。
通过场面的变换,利用由紧张而舒缓、由惊险而谐趣的氛围落差来形成情节的起伏跌宕,张弛有致,是这个故事独特的魅力。情节发端于“李长庚幻化报警”,开笔就不同凡响。唐僧师徒来到狮驼山下,未及探路,变作一老者的太白金星李长庚就立于山坡之上拉响了此山有妖的警报。接着,作家反复渲染铺陈,三次借太白金星之口,介绍这伙妖魔“神通广大、势要峥嵘”。情节伊始,矛盾突兀而起,悬念顿生,一种紧张的气氛笼罩着读者的心灵,扣动着读者的心扉。然而,作者接下去又并未展开唐僧师徒与妖魔的正面冲突,而是独出机杼地安排了一场“悟空计审小钻风”。悟空高高在上端坐,小钻风在下娓娓道来三魔的神通手段。未经交手,悟空先获敌情。随着场面的变换,原来紧张的气氛逐渐趋于舒缓。然而,矛盾虽潜伏却并未解决,情节于是自然而然地向前延伸。
四场战斗场面,是作家精心设计的,也是“孙悟空大战狮驼岭”的中心情节,它在作家笔下显得风云激荡,波诡云谲。“钻破阴阳瓶”,作为孙悟空与妖魔的初次交手,作家紧扣着这场斗争“险极”的特点,反复渲染。将孙悟空置于险极的败势中,笔锋陡转,写出他的出奇制胜。而在悟空斗狮怪的场面中,作家又紧紧地把握着悟空在斗争中的主动地位,让其在绝对压倒的优势中以奇特的方式降服狮魔。前一场面渲染得惊险无比,扣人心弦;后一场面又描绘得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在与象魔的斗争中,作家抓住象怪恃勇逞强的性格特点,让孙悟空避实就虚,轻松自如地将其生擒。战斗场面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气氛却很活泼。作为情节走向高潮的过渡,这一节又是冲突的欲扬先抑,唯此一“抑”,才使得高潮显得壮观、激烈、惊心动魄。“孙悟空大战狮驼岭”的故事,正是在这种氛围的落差中摇曳跌宕、波起浪伏,显示出错落有致、张弛相间、抑扬相济的情节节奏,强烈地吸引、感染着读者。
情节作为性格的载体,必然服务于性格的塑造。在“孙悟空大战狮驼岭”的故事中,人物塑造上的成就也非常突出。孙悟空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其性格系统的主导层面无不体现于全书的每一个情节之中,然其性格内涵的丰富复杂,又在各个情节中,因环境的不同、所处的矛盾关系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性格中最放光彩的是其胆略卓荦不群的层面。作家运用多种方法来刻划其这一性格层面。首先,在特殊的矛盾关系中刻画描写。故事中,作为矛盾的一方,孙悟空的对手是由狮、象、鹏三怪联手而结成的一个强大的集团。并且三怪蓄谋已久,长期盘踞在狮驼岭整军操兵以待唐僧。矛盾的这一特殊性——强敌,对孙悟空来说,要想战胜他们,势必要谨慎对待。作家正是紧扣着矛盾的特殊性,来驱动情节为性格服务。强敌当前,孙悟空并没有贸然出击,而采用了深入魔窟详探虚实的战术。唯其如此,他才敢于深入狮魔腹中,立于象魔鼻上,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智谋。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刻划。情节的开端,李长庚反复地介绍三魔的神通手段厉害,然而孙悟空听后却“呵呵大笑”。这一“笑”,写得绝妙、蕴蓄。从性格刻划说,它是异常生动传神的一笔,表现了艺高胆大的孙悟空在战略上对敌人的极度蔑视。读者在此可作出见仁见智的理解,而又不得不跟着作家的魔术棒,在情节的开展中去寻找人物性格发展的真正轨迹。
反面人物的刻划也异常深刻。三个魔头中,作家对鹏魔王的性格刻划用墨最重。比较狮、象两怪,其神通更为广大。作家写悟空和其战斗,在八戒、沙僧均已失利被擒,形势不利而驾筋斗离开战场时,鹏怪“即抖抖身,现了本像,扇开两翅,赶上大圣”,将悟空“一把挝过,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端的厉害。先前的宝贝“阴阳二气瓶”,威力也很大。“假若是把人装在瓶中,一时三刻化为浆水”。曾使悟空“心中暗惊”,提醒自己需要“仔细防他瓶儿”。但鹏怪的阴险、狡诈尤为突出。在钻破阴阳瓶的斗争中,是他首先识破了悟空的真面目,致使悟空险些丧身。在悟空钻入狮魔腹内大显神通时,也是他撺掇狮魔,企图暗算悟空。而当悟空识破其诡计后,又是他“作个激将法”,才把悟空从狮魔腹中请出来。在象魔投降后,狮象两魔慑于悟空雄风,均已无心再战,又是他鼓起两怪斗志,设下“调虎离山”之计,并阴谋得逞,擒了唐僧、八戒和沙僧。联系起小钻风向悟空泄露的军机,我们知道,鹏魔原不属狮驼洞主,而是住在离狮驼山“西下有四百里远近”的狮驼国中,只是为了想吃唐僧肉而得长生不老,又怕自家一个难敌悟空,才联络狮象两怪“结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儿捉那个唐僧”的。可见,鹏怪在三魔之中,既充当着“军师”的职务,又是“三魔”集团实际上的“邦主”。
这个故事,在艺术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中心事件之中点缀插笔,插笔在整个故事中起着调整叙述节奏。协调情节气氛,丰富情节内容的重要作用。删去了这些“插笔”,整个故事就会改观,主要情节就会显得干巴、呆滞,缺少变化。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人,在西行途中,本就嫌隙甚深,时有恶作剧。狮驼岭战斗刚刚打响,悟空钻破阴阳瓶,率八戒一起叫战狮魔王,而被狮魔张开巨口吞吃腹中时,猪八戒误以为悟空此次必死无疑,遂又动了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的旧念。睹此行为,刚从火线上作战归来的悟空当然十分恼恨,且不无感慨:“这妖精有弟兄三个,这般义气,我弟兄也是三个,就没些义气。”可以说,捉弄八戒之心已然有之。更兼前日从沙僧那闻知八戒偷攒私房,悟空心中已是将信将疑。所以,“捉弄八戒”,就悟空性格而言,势在必行;而从八戒自身的行为来看,捉弄他一番也实属必要。于是,悟空让其迎战象魔,出尽了洋相。而当八戒被擒浸泡池塘后,悟空又变化勾司人,要八戒拿钱买命。憨直呆拙的八戒不知是计,终于吐出了苦心积攒的四钱六分银子。演出了一场幽默风趣的小闹剧。这一插笔,不仅丰富了“大战狮驼岭”故事的内容,而且简洁有力地刻划了猪八戒的滑稽性格。而从西行途中来看,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矛盾纠葛,一直是作为情节开展的一条副线来处理的,这里再次加以点示,又正好起到了承续情节开展的作用。同时,在激烈的鏖战之中,作家的笔锋倏然一荡,插入一笔幽默风趣的小闹剧的描写,造成一种气氛上的落差,使悬念造成的紧张气氛未见松弛,而读者高度紧张的心态却得到了暂时的舒缓,读来别有一番韵致。
-
对于行人来说,在春光明媚时节奉使江南,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缠绵的情调。 一、二两句说明他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
-
作者: 〔台湾〕张香华 【原文】: 美丽不一定要悲哀
-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指知识具有科学性,需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毛泽东《实践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
-
尊师道,勇担荷,不屈不挠,如立千仞之壁。|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尊师道,勇担荷,不屈不挠,如立千仞之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代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注释与译文
古人常用名句表达他们对人生的追求与坚持。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描述老马低头吃草,但依然怀揣远大抱负。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则描绘了年迈的烈士心志坚定。这两句名句都传达了追求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都应当以旺盛的精神面对人生的挑战,永远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还是人生的重大决策,这两句名句都提醒着我们,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便年华已逝,我们的心依旧可以燃烧着激情追逐着美好。因而,我们应时刻铭记这两句名句,不忘初心,追求卓越,让我们的一生更加有意
-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
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① 卡尔马克思 只从维克多雨果 ② 的或者丽莲伏尼契 ③ 的笔下,才依稀领略过的那种森严、凝重、深幽得近于神秘的气氛,正弥漫在这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芋头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芋头的诗句,描写芋头的诗句,关于芋头的诗句。《黄鹤洞中仙》年代: 元 作者: 王哲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栗子甘甜美芋头。翁母同张口。开取四时花,绽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得他,玉液琼
-
【注释】 选自《孟子·尽心下》。 社稷:社神和稷神,即土地神和谷神。引申为国家、政权。 君:国君。 【赏析】 《孟子》一书中所贯穿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是孟子思想中人道主义色彩最为充分、最为鲜明的体现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出处】唐杜甫《 望岳 》。 【意思】山上云气层出叠起,令人心 胸激荡,我极目远望,目送飞鸟归林。 决眦(zī):极力张大眼眶,形容极目远眺 或凝望。决,裂开。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