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江西赏析》
对于行人来说,在春光明媚时节奉使江南,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缠绵的情调。
一、二两句说明他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第一句等于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去出使的。去的地方是“泽国渺天涯”,是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唐代从长安到江西,先走陆路,经商洛,出武关,到襄阳,然后即可乘船,经汉水,下长江。“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九派,长江流至九江,分成九道支流,所谓“江到浔阳九派分”(皇甫冉诗句)。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在景中。这一联对仗工整,状物入微。沈德潜说:“著雨则帆重,体物之妙,在一低字。”(唐诗别裁卷十一)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上一联是从大处着眼,这一联是从细处落笔;上一联侧重于行程,这一联则侧重于玩赏。江南的春光美,江南的春意浓。南朝梁文学家丘迟在代临川王写的与陈伯之书里曾这样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故乡的春色规劝当时为北魏效力的陈伯之归降,而且终于达到了目的。江南春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草深”二句,正是化用了梁朝丘迟的文句,但显得更为流畅明丽。
最后两句说到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留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
晓河没高栋,斜月半空庭。 窗中度落叶,帘外隔飞萤。 含悲下翠帐,掩涕闭金屏。 昔期今未返,春草寒复青。 思君无转易,何异北辰星! 本诗是写闺中思妇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诗的第一、二两联四句是写景。“晓
-
李清照的《如梦令》诗中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通过动人的诗句展现了女主角对失去爱人的思念之情。她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让人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情感饱满,语言简练,真实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和悲哀,展示了李清照优美而深沉的诗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芭蕉,内容包括"芭蕉"在古诗中代表的意象(在线等,急),芭蕉在古诗文中主要表达什么和什么,诗歌中芭蕉代表什么。梧桐、芭蕉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原 文] 庆历(1四)年春,滕子京谪②守③巴陵郡④。越⑤明年⑥,政通人和⑦,百废⑧具兴⑨。乃⑩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1),刻唐贤今人(12)诗赋(13)于其上。属(14)予作文以(15)记之(16
-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名句】古人勤学,有握锥 ① 投斧 ② ,照雪 ③ 聚萤 ④ ,锄则带经 ⑤ ,牧则编简 ⑥ ,亦为勤笃 ⑦ 。 【注释】①握锥:指战国时苏秦的故事,苏秦学习时困了,便用锥刺腿,以至于流血。②投斧:指
-
作者与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政见不合,在殿上与太后抗争,终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由礼部侍郎被外放广东学政,次年春至粤,结束了近二十年的京官生涯。
-
书籍之厄书籍之厄 【原文】 梁元帝在江陵,蓄[1]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亡之夕尽焚之。隋嘉则殿有书三十七万卷,唐平王世充[2],得其旧
-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
所谓瓜田,指打瓜田。在我的童年,村里人爱种此物。打瓜,非大瓜。打是动词,吃瓜时,用手一拍,就裂成两瓣,故名打瓜。打瓜与西瓜,一定是
-
我刚从某一个大都市归来。那一个大都市,说得漂亮些,是乡村的气息较多于城市的。它比城市多了些乡野的荒凉况味,比乡村却又少了些质朴自然的风趣,疏疏的几簇住宅,到处是绿油油的菜圃,是蓬蒿没膝的废园,是池塘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