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严监生之死》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1〕本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末、六回的开头。 题目为编者所加。 监(jian)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吴敬梓(公元1701~1754),字敬轩,号文木,安徽省全椒县人。出身名门望族,后家业日趋没落。他二十三岁才中秀才,后来由于科举不得意,不再应考。 吴敬梓家境的由盛到衰和长期与文士往来的生活,使他目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看透了科举制度下一群热中功名的封建知识分子丑恶堕落的灵魂,对市井下层生活也有所了解,创作了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长篇小说,有抄本五十回、五十五回二说,但未见,通行传世的为嘉庆八年刻的五十六回本。此外,还有六十回石印本。作为一部“讽刺之书”,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它以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为后世的讽刺小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本。
〔2〕一声不倒一声的:一声连一声的。
这个片断描绘了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吝啬而又胆小的地主形象,他靠盘剥、克扣、省吃俭用,竟积蓄了十多万两银子。但是,他在病危时却还因为家里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作者通过这个细节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守财奴吝啬的本性。这个细节表面看来是夸张的,甚至是荒谬的,但是,联系到人物本身,我们就会感到它是真实的,合情合理的。因此,严监生便成了典型的守财奴形象。
-
古典文学作品《沧浪诗话·诗辨(节录)》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2〕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3〕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4〕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5〕 。诗者,吟咏情性也 〔6〕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7〕
-
【4660】心在路上(李维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2 7万字,2011年9月第1版,25元)△3部分:①文学作品;②言论随笔;③理论文章。〇质朴纯真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全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敬亭山的深深敬仰之情。上一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暗示了所有鸟儿都飞离了,只剩下一片孤独的云彩,与敬亭山成为彼此的伴侣,做伴而去。下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说明了作者和敬亭山之间的默契和互相欣赏之情,无论何时何地,作者都不会对敬亭山感到厌烦。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珍视之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启示人们要像孤云和敬亭山一样,保持坚定的内心,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每天一首古诗词1云葭在线阅读,内容包括在线输入签文免费解签累年波浪常未停,劝君何曾废心机,昔日旧事,《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思赠远王涯厌攀杨柳临清。长相思想你时,月夜正好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我很少会把
-
4·1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① ,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 ,米
-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 ① ,仰天而嘘 ② ,焉似丧其耦 ③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 ④ ,曰:“何居乎 ⑤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
-
宋词典故·仁者寿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宋·邢昺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 【释义】 孔子有“仁者寿”语,谓仁
-
单子轩 25岁的周冬雨说自己有一个小爱好:翻墙。 偶尔,她会在半夜回到学校,爬墙进去,在校园里转上一圈。结果有次,被巡逻的保安逮个正着,令她“难过”的是,人家没认出她是谁。 学生时代的周冬雨要练体操和
-
忧悲欲作煎心火,荣利先为翳眼尘。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以三长句各各继来意次而和之
-
清晨你从好梦中被鸟的叫声惊醒,睁开眼,晨曦的微光已从窗口射进来,窗外的枣树上那只叫醒你的鸟,还在靓丽地叫着,听起来是那样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