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
【注释】
选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
情中景:把客观之景化为主观之景。
景中情:把主观之情化为客观景物。
离:分离,离开。
神:高妙,神妙。
无垠:无边。垠,边际,界限。
【赏析】
关于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问题,王夫之写过一篇文章夕堂永日绪论,专门进行论述。他认为在诗歌创作里,任何客观景物的描写,都包括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意思说: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名义上是两个东西,实际上密不可分。最高妙的诗作,二者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地。一般写得好的作品,则有以情写景的,或借景抒情的。
王夫之论诗,强调“以意为主”和“以主待宾”。他以此论述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情感应放在首位,景物描写服从于情并表现情,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情、景关系最理想的是二者达到“妙合无垠”、难分你我的境界。然而这是比较难的,一般情况下,就具体作品来说,则可以分为情中景和景中情两类。
“景中情”是把主观之情化为客观景物。它以描写外在景物为主,并在描写自然或社会生活景象的过程中,含蓄隐蔽地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表面看,似乎是在客观地描写景物,但实际上却流露着诗人主观的情意。如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句,写的是长安月夜景象,但其中却内蕴着“孤栖忆远之情”。诗人在描写客观景象时,融情入景,并且借景抒情。“情中景”则是把客观之景化为主观之景。它以抒情为主,以所描写的景物形象为抒情服务,情感色彩明显而强烈。如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诗中“诗成珠玉在挥毫”句,虽然写的是某种客观物象,但重点不在表现客观物象本身,而在于使客观物象带上主观色彩,以便更鲜明地突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王夫之认为,“情中景”比“景中情”更难曲写,因为要使客观物象具备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带上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是很不容易的。王夫之剖析了情、景关系后进一步指出:“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意思说,不会写景的人,就不会抒写情感。不仅说明了主、客观的先后关系(先客后主),也说明只有“以写景之心理言情”,才能曲尽情态。
王夫之对情景交融这种艺术境界构成特点的分析,对后世诗歌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代美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就是从“情中景”、“景中情”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
郑燮 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 ① 。 门径有芳还有秽 ② ,始知佛法浩漫漫 ③ 。 【注释】 ①外道:佛教自称“内道”,对于其他宗教或学说通称“外道”。②芳:指兰。秽:指荆棘杂草。③浩漫漫:浩
-
红绣鞋·书所见 乔吉 脸儿嫩难藏酒晕,扇儿薄不隔歌尘, 佯整金钗暗窥人。凉风醒醉眼, 明月破诗魂,料今宵怎睡得稳。 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
-
1月2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
1月2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 : 1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指出:蒋介石及国民党目前之政策在于加紧限制八路军发展,同时使八
-
【原题】:闰二月二十九日早离广德大雨日午晚晴又雨宿黄蘖坊
-
《豆蔻》咏豆蔻 又名白豆寇、园豆寇。姜科。多
-
古文观止·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① 匹夫而为百
-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人以时间作为线索,引出登楼少妇心情的变化。 上片写少妇白天上楼盼望。独自上层楼,极目远眺,盼望着夫婿的身影,但茫茫天地间,唯见远山一片。就这样一直望到夕阳西下,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甚至连一点音讯也没有。起首便用“独
-
【原题】:余自离荆渚遍身生疮了无佳思至金陵舍舟登陆之朱方道游钟山
-
《牡丹·和僧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吴融万缘销
-
作品:西湖七月半 简介本篇选自《陶庵梦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