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典小说《西游记平话(节选) 》全文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典小说《西游记平话(节选) 》全文和鉴赏

唐僧往西天取经去时节,到一个城子,唤做车迟国。那国王好善,恭敬佛法。国中有一个先生,唤伯眼,外名唤烧金子道人。见国王敬佛法,便使黑心,要灭佛教。但见和尚,便拿着曳车解锯,起盖三清大殿。如此定害三宝。一日先生们做罗天大醮,唐僧师徒二人正到城里智海禅寺投宿。听的道人们祭星。孙行者师傅上说知,到罗天大醮坛场上藏身,夺吃了祭星茶果,却把伯眼打了一铁棒。小先生到前面教点灯,又打了一铁棒。伯眼道:“这秃厮好没道理!”便焦燥起来,到国王面前告,未毕,唐僧也引徒弟去到王所。王请唐僧上殿。见大仙打罢问讯,先生也稽首回礼。先生对唐僧道:“咱两个冤仇不小可里。”三藏道:“贫僧是东土人,不曾认的你,有何冤仇?”大仙睁开双眼道:“你教徒弟坏了我罗天大醮,更打了我两铁棒,这的不是大仇?咱两个对君王面前斗圣,那一个输了时,强的上拜为师傅。”唐僧道:“那般着?”伯眼道:“起头坐静,第二柜中猜物,第三滚油洗澡,第四割头再接。”说罢,打一声钟响,各上禅床坐定,分毫不动。但动的便算输。大仙徒弟名鹿皮,拔下一根头发,变做狗蚤,唐僧耳后咬,要动禅。孙行者是个胡孙,见那狗蚤,便拿下来磕死了。他却拔下一根毛衣,变做假行者,靠师傅立的。他走到金水河里,和将一块青泥来,大仙鼻凹里放了,变做青母蝎,脊背上咬一口。大仙叫一声,跳下床来了。王道唐僧得胜了,又叫两个宫娥抬过一个红漆柜子来,前面放下。着两个猜里面有甚么。皇后暗使一个宫娥说与先生,柜中有一颗桃。孙行者变做个焦苗虫儿,飞入柜中,把桃肉都吃了,只留下桃核出来,说与师傅。王说今番着唐僧先猜。三藏说是一个桃核。皇后大笑:“猜不着了!”大仙说是一颗桃。着将军开柜看,却是桃核。先生又输了。鹿皮对大仙说:“咱如今烧起油锅,入去洗澡。”鹿皮先脱下衣服,入锅里。王喝采的其间,孙行者念一声唵字,山神土地神鬼都来了。行者教千里眼、顺风耳等两个鬼,油锅两边看着。先生待要出来,拿着肩膀颩(丢)在里面。鹿皮热当不的,脚踏锅边待要出来,被鬼们当住出不来,就油里死了。王见多时不出时,“莫不死了么?”教将军看。将军使金钩子搭出个烂骨头的先生。孙行者说:“我如今入去洗澡。”脱了衣裳,打一个跟斗,跳入油中。才待洗澡,却早不见了。王说:“将军,你搭去。行者敢死了也?”将军用钩子搭去,行者变做五寸来大的胡孙,左边搭右边躲,右边搭左边去,百般搭不着。将军奏道:“行者油煎的肉都没了。”唐僧见了啼哭。行者听了,跳出来叫:“大王有肥枣么?与我洗头。”众人喝采:“佛家赢了也!”孙行者把他的头先割下来,血沥沥的腔子立地。头落在地上,行者用手把头提起,接在脖项上依旧了。伯眼大仙也割下头来,待要接,行者念金头揭地、银头揭地、波罗僧揭地之后,变做大黑狗,把先生的头拖将去。先生变做老虎赶,行者直拖的王前面颩(丢)了。不见了狗,也不见了虎,只落下一个虎头。国王道:“原来是一个虎精,不是师傅怎生拿出他本像。”说罢,越敬佛门,赐唐僧金钱三百贯、金钵孟一个,赐行者金钱三百贯,打发了。
大唐贞观年间,僧人玄奘西去天竺国(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终于携佛教经典六百多部归国。玄奘返回长安后,他的弟子辩机、慧立等人根据他本人的口述,先后写出了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书,基本上采用纪实的手法,描述了玄奘西行取经跋涉数万里的艰苦经历和种种见闻,也渲染了一些异域奇迹。此后,唐僧取经的故事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神异色彩也愈益浓厚。
宋代以后产生了“说话”这一艺术形式,相应地出现了话本。这其中就有以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无名氏编撰的西游记平话(又名唐三藏西游记),当是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唐僧取经故事的继承和发展,但至今未发现西游记平话的存本。我们现在看到的片断,是从与元代同时期的一本朝鲜古籍朴通事谚解中摘录的。能从外国古籍中发现已失传的我国古典文学著作,这固然是一件幸事,从另一方面也证明,西游记平话的巨大影响同其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一样, 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朴通事谚解一书中引述了几个西游记平话里的故事,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片断是其中最详细、最精采的一段。这一段讲的是唐僧与孙行者师徒二人西行途经车迟国,与伯眼斗法,降妖灭怪的故事。其情节与明人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的故事几无二致。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西游记平话与先它而有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明显的不同。“诗话”虽也属于说经性质的话本,但其特点是在话本中夹杂有大量的诗词,尤其是“诗话”保留有唐代佛经故事的变文体例痕迹。例如“诗话”中“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的结尾是这样的:“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优事。猴行者乃留诗曰:百万程途向那边?今来佐助大师前。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鸡足山。三藏法师答曰:此日前生有宿缘,今朝果遇大明贤。前途若到妖魔处,望显神通镇佛前。”对话以诗代文,段落标题“……处第二”则是典型的变文体。
与“诗话”相比,西游记平话突出地体现了话本这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创作特色。它是说话人在民间传说和书面记载相结合的基础上创作的,是经过长期民间表演、师徒相传,同行交流等加工过程而形成的,其中既有说话艺人灌注的心血,也有民间知识分子的修饰增色,还包容了普通市民的智慧,因而既保存了口头文学的灵活性、通俗性,又有书面文学精练的特点,从而具有一种为人喜闻乐道的独特风格。
从摘录片断中可以看到,西游记平话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特色。首先,它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如描写“起黑心,要灭佛教”的伯眼,“但见和尚,便拿着曳车解锯”,与孙行者发生冲突后,见到唐僧便怒从心起,说道“咱两个冤仇不小可里”,偏要与唐僧师徒斗法,一决雌雄。着墨不多便把伯眼蛮横嚣张的形象刻画出来。描写孙行者,则先写他闹醮坛,夺吃祭果、棒打妖道,再写他四番斗法,或逞力,或用智,一时间呼神唤鬼,一时间又心血来潮,躲在油锅里恶作剧,使嫉恶如仇、法力无边的孙行者的形象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另外,写忠厚爱徒的唐僧,写一心向善却昏馈懵懂的国王,写本领不济偏又诡计多端的鹿皮,都只用了寥寥几笔,却又无不个性鲜明。
其次,它的情节生动,感染力强。如写四次斗法,各有不同。第一次鹿皮从旁捣鬼,第二次皇后暗通消息,都是很有悬念的。特别是写第三次斗法,所用篇幅最多,细节描写精微,戏剧性极强:斗法双方各显神通,神仙小鬼前来助战,旁观的国王、唐僧等人心情迥异,有喝彩的,有啼哭的,而那个手持金钩的将军更是起到了烘云托月,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对情节的娴熟处理,一步一步地把故事推向高潮,使人、景、事、情滴水不漏而又水乳交融,读来十分热闹精彩,引人入胜。
最后,“平话”的语言独具特色。一方面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完全是白话。在许多地方还大量运用了口语,俗语,显得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另一方面语言运用又很艺术。如写唐僧猜柜中是桃核,“皇后大笑:‘猜不着了!’”与前面的情节遥相呼应,以“大笑”形容皇后的得意心情恰到好处。再如,说孙行者在油锅里听到众人担心,“跳出来叫:‘大王有肥枣么?与我洗头。’”遣词造句十分简洁通俗,却非常符合孙行者喜顽闹、爱戏谑、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且与油锅里洗澡这一特定情节紧密相关。
西游记平话的无名氏作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他或他们使唐僧取经的故事更为生动、丰满,为后来的西游记奠定了创作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西游记平话完成了自己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它在文学史中的价值远比它的故事本身重要。鲁迅先生曾说,话本的产生“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以此来评价西游记平话,并把它看作是从唐僧取经故事产生直至西游记诞生这一变迁过程中的里程碑,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猜你喜欢
  • 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调之,勿过其器而居人之右;子弟车马服用无令越众,则保家能治国。|

    《子弟婿居官随器自任调之,勿过其器而居人之右;子弟车马服用无令越众,则保家能治国。》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马赫作品分析

    【生卒】:1838—1936【介绍】: 奥地利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马赫主义的创始人。生于奥地利,死于德国。1864年任格拉斯大学教授,1901年

  • 宋词典故“午桥”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午桥 【出典】 《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度以年及悬舆,王纲版荡,不复以出处为意。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禾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创别墅,花

  • 苏轼《襄阳乐》全诗鉴赏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思,出处,故事

    此语始见于金末元初万松老人《从容录》耶律楚材注:“上梁不正,下柱参差。” 元曲《陈州粜米》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陈州地方连年灾荒,粮食奇缺。朝廷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来赈济灾民。他们在开

  • 《毛猿》作品分析

    美国著名表现主义*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剧作。写于1921年。此剧有一副题:《关于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 剧本的主人公是罗伯特

  •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上一句:纵情举杯酒 看尽人间丑

    下一句:萧疏万里外 云影梦中游

    翻译:

    月光下,飞天的明镜,云朵形成了宏伟的海上楼阁。

    上一句翻译:尽情地举起酒杯,饱览了人世间的丑恶。

    下一句翻译:空旷的万里外,云影在梦中漫游。

    渡荆门送别鲁迅《我的种痘》全文、注释和赏析

    上海恐怕也真是中国的“最文明”的地方,在电线柱子和墙壁上,夏天常有劝人勿吃天然冰的警告,春天就是告诫父母,快给儿女去种牛痘的说帖,上面还画着一个穿红衫的小孩子。我每看见这一幅图,就诧异我自已,先前怎么

  • 《诗》三百,始终于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诗》三百,始终于周。》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处】唐白居易《 后宫词 》 【意思】眼泪湿透罗巾难以入眠,深夜前殿合拍的歌声还响成一片。 【全诗】 《后宫词》 .[唐].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