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思,出处,故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思,出处,故事

此语始见于金末元初万松老人从容录耶律楚材注:“上梁不正,下柱参差。”

元曲陈州粜米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陈州地方连年灾荒,粮食奇缺。朝廷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来赈济灾民。他们在开官仓卖粮时贪赃枉法,不仅把粮价抬高一倍,还在粮食中拌上杂质,并且用分量不足的小斗出粮,用大秤多收银子。灾民们极为愤怒,指斥他们是“上梁不正”(位居上面的人品行很坏),只知道损人利己。

现多用“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位居上面的人品行不端,下面的人也会起来仿效,跟着学坏。

猜你喜欢
  • 苏轼《赠狄崇班季子》全诗鉴赏

    狄生臂鹰来,见客不会揖。踞床咤得隽,借箸数禽入。短后掬豹裘,犹溅猩血湿。指呼索酒尝,快把长鲸吸。半酣论刀槊,怒发欲起立。北方老猘子,狂突尚不絷。要须此慓悍,气压边烽急。夜走追锋车,生斩活离级。持归献天

  • 古代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与译文

    【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与译文]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鲜艳的红杏花伸出墙外来了。“关”与“出”二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春光的洋溢。通过这枝红杏,还可以引出人们对园内美景的无穷

  • 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全诗鉴赏

    世久无此士,我晚得王孙。宁非叔度家,岂出次公门。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近闻海上港,渐出水底村。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一见刺史天,稍忘狱吏尊,会稽入吾

  • 苏轼《筼筜谷》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四首。筼筜,是一种高大的竹子。据《异物志》:“筼筜生水边,长数丈

  • 《和卢侍御通塘曲赏析》

    全诗可分为五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接过卢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话题,总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青萝四句写通塘的人物活动。钓翁,都是隐者,鼓棹、渔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识。   浣纱女郎,足肤鲜白,在清水的映衬之下,格外好看。

  • 二十字左右的古诗词(要300首二十字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二十字左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要300首二十字的古诗,二十字的古诗,二十字古诗。五言绝句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

  • 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全诗赏析

    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送君游此地,已属流芳歇。待我来岁行,相随浮溟渤。

  • 《淮南子》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 全文、注释、鉴赏

    〔诠言训〕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 ① ;去载则虚,虚则平。平者,道之素也;虚

  •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

  • 《还是那一缕炊烟》范红霞散文赏析

    思绪顺着丝瓜秧,在阳光里调皮地缠绕。几支竹竿交错着绑在一起,撑起框架,上面爬满了藤蔓,黄澄澄的花开了一层,映亮了我的眼睛——我想起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