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诗人之死 [俄国]莱蒙托夫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诗人之死 [俄国]莱蒙托夫

诗人死了,这荣誉的俘虏!

他受尽流言蜚语的中伤,

胸饮了铅弹,渴望着复仇,

垂下了高傲的头颅身亡!……

诗人的这颗心已无法忍受

那琐碎的凌辱带来的耻羞,

他挺身对抗上流社会的舆论了,

还是单枪匹马……被杀害了!

被杀害了!……而今谁要这嚎哭、

这空洞无用的恭维的合唱、

这嘟嘟囔囔的无力的剖白!

命运已作出了它的宣判!

难道不正是你们这伙人

先磨灭他才气横溢的锋芒,

然后为了让自己取乐解闷,

把他强压心头的怒火扇旺?

好啦,你们可以高兴了……

他已受了那最后的磨难:

熄灭了,这盏天才的明灯,

凋零了,这顶绚丽的花冠。

凶手漠然地瞄准他放枪……

此刻连搭救都没有希望:

那空虚的心平静地跳着,

他手中的枪竟没有抖颤。

有什么奇怪?……命运把他

从远方抛到我们的祖邦,

让他来猎取高官厚禄,

如同千百个逃亡者那样。

他常放肆地蔑视和嘲笑

这个异国的语言和风尚。

他哪能珍惜我们的荣耀,

他怎知在这血腥的一瞬,

对准了谁举起手放枪……

他被杀害了——被坟墓夺走,

像那位经他用妙笔赞美过的

不为人知但很可爱的诗人,

就是那妒火难熄的牺牲品,

也像他在无情的手下殒命。

为什么抛却适情逸趣和纯朴友谊,

他要跨进这窒息幻想和激情的

妒贤忌能的上流社会的门坎?

既然他年轻时就已能洞悉人世,

为什么还同中伤他的小人握手言欢,

为什么听信虚情假意和巧语花言?

他们摘去他先前佩戴的花冠,

把满插月桂的荆冠给他戴上,

但一根根暗藏着的棘针,

把他好端端的前额刺伤;

那帮专好嘲笑的愚妄之徒,

以窃窃的恶语玷污他弥留的时光。

他死了——空怀着雪耻的遗愿,

带着希望落空后的隐隐懊丧。

美妙的歌声从此沉寂了,

它再也不会到处传扬,

诗人的栖身之所阴森而狭小,

他的嘴角打上了封闭的印章。

你们这帮以卑鄙著称的

先人们不可一世的子孙,

把受命运奚落的残存的世族

用奴才的脚掌恣意蹂躏!

你们,蜂拥在皇座两侧的人,

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刽子手,

你们藏身在法律的荫庇下,

不准许法庭和真理开口……

但堕落的宠儿啊,还有一个神的法庭!

有一位严峻的法官等候着你们,

他听不进金钱叮当的响声,

他早就看穿了你们的勾当与祸心。

到那时你们想中伤也将是枉然,

恶意诽谤再也救不了你们,

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

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顾蕴璞译)

【赏析】

1837年,伟大诗人普希金死于一场决斗,一个巨星陨落了。青年诗人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直斥策划这场决斗的俄国沙皇政府为杀人凶手。有人把这篇诗寄给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并且加了“革命檄文”四字作为标题。莱蒙托夫因此被捕,被流放到高加索。但莱蒙托夫却因这首诗一鸣惊人,成为普希金的后继者——一个巨星诞生了。

与一般的哀悼诗不同,这首诗不是以哀婉的情绪缅怀死者的过去,而是始终激扬着两种情绪: 痛惜和激愤。

诗人深刻认识到普希金的价值,痛惜“这盏天才的明灯”的熄灭,“这顶绚丽的花冠”的凋零,而凶手“哪能珍惜我们的荣耀,/他怎知在这血腥的一瞬,/对准了谁举起手放枪”。诗人也深深惋惜普希金自己未能明智地与上流社会划清界限,跨进“上流社会的门坎”,“听信虚情假意和巧语花言”。这里一连用了三个“为什么”,以提问的修辞格表示遗憾。诗人悲伤地叹息亡者死得不值,也死得寂寥,“诗人的栖身之所阴森而狭小,/他的嘴角打上了封闭的印章。”

这首诗一开始就以激烈的语言表达诗人对悲剧制造者的愤慨,毫无掩饰地宣称,是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杀害了普希金;接下来的诗句戳穿了杀人者的辩白,揭露了杀人者的阴险手段,仿佛凶手们就在眼前,而诗人带着讽刺的语气当面痛斥:“好啦,你们可以高兴了……”如此不加掩饰的愤慨和毫不留情的批判贯穿全诗。

第二段更想象凶手在决斗中开枪前冷血的一幕,刻画了他的无耻嘴脸。其后的段落直指上流社会妒贤忌能,用心险恶。原诗到“诗人的栖身之所阴森而狭小,他的嘴角打上了封闭的印章”结束,但后来莱蒙托夫发现宫廷和上流社会不仅不为诗人之死而悲痛,反而站到凶手丹特士一边,非议普希金。他怒不可遏,又加写了最后十六行,语言更加强烈,批判更加无情,预言一个“神的法庭”将对他们进行审判,正义将还亡者清白,给杀人者定罪。

诗人之死产生于俄罗斯政治黑暗的19世纪30年代。经过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事件,沙皇政府大肆监视和迫害进步人士,普希金就曾被多次流放,并最终被阴谋杀害。莱蒙托夫以大无畏的精神,在诗中直言,沙皇政府、宫廷和上流社会是杀害普希金的真正罪魁祸首,预言正义的法庭要为诗人报仇雪恨,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哀悼,也是一个英雄为了另一个英雄对敌人发出的战斗宣言。它在当时引起的震撼从俄国艺术家斯塔索夫的回忆中可见一斑: 这首诗的手抄稿在他所在的贵族学校流传,“莱蒙托夫诗歌的力量就这样把我们鼓动起来,贯穿全诗的强烈义愤是那么有感染力,可以说在俄国任何时候诗歌从未有过如此巨大和广泛的影响力”。

莱蒙托夫因此诗被流放,正像普希金曾经历的那样;他也因此诗成名,奠定了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甚至他也像普希金那样最终在一场决斗中死去。诗人之死仿佛成了诗人命运轮回的预言。

(蒋平)

猜你喜欢
  • 《赋得暮雨送李曹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

  • 关于表率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表率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榜样的诗句,关于榜样的古诗,关于榜样的诗词。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桂隐纪咏·俯镜亭》 张镃2、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张伯端3、待尽生涯蚕作茧,就

  • 刘禹锡《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全诗赏析

    玉人紫绶相辉映,却要霜须一两茎。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 唐宋八大家·钴鉧潭记

    钴鉧潭记钴鉧潭记 【原文】 钴鉧潭[140]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141]自南奔注,抵山石,屈[142]折东流。其颠委势峻[143],荡击益暴[144

  • 杜甫《寄赞上人》全诗赏析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柴荆具茶

  • 古诗词关于兰(关于兰的诗句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关于兰,内容包括关于兰的诗句古诗,关于兰花的古诗大全,含有兰字的诗句大全。华 岩《兰》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兰离披,兰有

  • 刘禹锡《华清词》全诗赏析

    日出骊山东,裴回照温泉。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出处】唐李白《玉阶怨》 【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

  •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简介】 《赋得古原草送别》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 [苏联]弗·伊·列宁《在伯尔尼国际群众大会上的演说》演讲词

    [苏联]弗伊列宁 这是一场资本家、大强盗的战争,他们之间所争吵的不过是谁能分到更多的赃物,掠夺更多的国家,蹂躏和奴役更多的民族。 【演讲词】 同志们!欧洲大战逞狂肆虐已经一年零六个多月了。战争每拖长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