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简介】
赋得古原草送别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注解】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起句实赋草字,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而作者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就为下面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了铺垫。据说此二句尤为顾况所赏识,原因在于它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极言春草的茂盛、原野的阔远及春日的和煦。“古道”、“荒城”紧扣题中“古原”,用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界的光景常新作对照,以“侵”、“接”二字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传神写照,可谓善于体物.末句卤草关合人事,远送王孙。王孙借指作者韵朋友。用春草之繁茂借喻别离之情的传统,由来已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白居易则极尽描绘春草繁盛之能事,而结句用,“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抽象的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语如在目前,魂销黷黯,不胜其苦。当初受到顾况的如此赞赏,也就不奇怪了。
-
子墨子言 ① 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 ② 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 ③ ,而已 ④ 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 国亦有染。 —— 《墨子·所染》 【注释】 ①言
-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墨子·鲁问》 中国古代寓言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战国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是伴随着诸子百家争
-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
-
《端午日赐衣》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注释: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
-
辛弃疾《卜算子 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全诗鉴赏
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也。 作品赏析原题: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方是闲二堂
-
名言: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 注释: 诽谤: 议论是非, 指责过失。司过: 掌管纠正过错。戒慎: 警戒谨慎。鞀(tao): 古代的一种鼓。 句意: 尧帝有供想要劝
-
【5390】数字化生活:假如未来已经先你而行(〔法〕曼努埃尔·迪亚斯著,苏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1万字,2020年4月第1版,39元)△9
-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出处】唐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 》 【意思】我问你;到城里来做什么?你说:来买上山砍柴的新斧。 【全诗】 《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来凡是胸怀学识、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必然兴起满怀愁绪,常
-
国学名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出处和解释
【名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五》。用古代的标准来衡量今天,这是歪曲今天;拿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古代,这是歪曲古代。说明时代和条件变化了,社会也会跟着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