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赞上人》全诗赏析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作品赏析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摩诃般若经: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增一经云:处世有过能改者为上人。一昨陪锡杖①,卜邻南山幽②。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③。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④。茅屋买兼土⑤,斯焉心所求。
(此承上章,亦与赞公商卜居也。上云“更越西南顶”,故此章遂提西南两段。首段欲卜居南山。
杜臆:卜居先卜邻,公之惓惓于西枝村,为赞公在耳。未便阴崖秋,犹前诗“苦涉阴领沍。”竟日阳光留,犹前诗“要求阳冈暖。”)
①希曰:梵云阿若罗,此云锡仗。②左传:“唯邻是卜。”③鲍照诗:“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云。”④易林:“火盛阳光。”⑤【远注】屋兼买土,谓欲得山中带土之地,可居亦可耕也。旧作兼买其地,岂有买屋无地者。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泰稠。亭午颇和暖①,石田又足收②。当期塞雨于,宿昔齿疾瘳。徘徊虎穴上③,面势龙泓头④。
(次言欲卜居西谷。杉漆石田,见物产可资。但亭午暂暖,不如竟日留光耳。【卢注】西枝西曰有谷,定指同谷。近闻,必指同谷邑宰书。公至同谷界诗“邑有贤主人”,“来书语绝妙”,此可相证。同谷七歌中“南有龙兮在山湫”,后发同谷县诗“停骖龙潭云,回首虎崖石”,诗云虎穴、龙泓,指此无疑。)
①天台赋:“羲和亭午。”太平御览:日初出曰旭、曰晰、曰晞,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②左传:吴将伐齐,子胥曰:“夫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③陕西通志:虎穴在成县城西。④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注:“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龙泓,一在飞龙峡,一在天井山,方舆胜览:飞龙峡,在仇池山下,白马氏杨飞龙据仇池,故名。其东杜甫避乱居此,有诗云云。
柴荆具茶茗①,径路通林丘②。与子成二老③,来往亦风流④。
(末计定居后情事,仍归结卜邻意。此亦与上章同格。)
①谢灵运诗:“促装返柴荆。”世说: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早收曰茶,晚收曰茗。②谢安诗:“寄傲林丘。”③二老,本孟子。④晋书·乐广传:“天下言风流者,以王乐为称首。”王嗣奭曰:此章乃真实商量,本尺牍而韵以为诗耳。虎穴、龙泓,其地幽胜。径通林丘,与赞公近,今志书所载,有杜公故宅,岂于此曾暂住耶。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宋词典故·三宿桑下 【出典】 《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襄楷上书:“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 ① ,景行行止 ② 。虽不能至,然心 乡往之 ③ 。余读孔氏书 ④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 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 ⑤ ,不能去云。天下君王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李白【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2]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蓬
-
尘洒衣裾客路长。霜林已晚,秋蕊犹香。别离触处是悲凉。梦里青楼,不忍思量。天字沈沈落日黄。云遮望眼,山割愁肠。满怀珠玉泪浪浪。欲倩西风,吹到兰房。
-
[原 文]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⑤。”其邻人之父⑥亦云⑦。 暮而果大亡⑧其⑨财,其家甚⑩智其(11)子,而(12)疑邻人之父。 [注 释] ①宋: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国,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原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鉴赏】 远山随着广阔的平野逐渐远去,慢慢消失在眼前; 江水
-
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
-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作品赏析【鹤注】此广德元年冬避乱梓阆时作。陶开虞曰:有四弟,颖、观、丰各在他乡,唯占从公入蜀。
-
王实甫云松螺髻, 香温鸳被, 掩春闺一觉伤春唾。柳花飞, 小琼姬, 一声“雪下呈祥
-
阳货欲见孔子 ①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② 。 孔子时其亡也 ③ ,而往拜之。 遇诸涂 ④ 。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 ⑤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