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爱驴》意译和解说
——耳食录
【注释】
①权子母:即古语所谓“子母相权”,谓货币轻重相权也,母重币,子轻币,权是权衡计较的意思。②责(zhai寨):“债”的本字。③瘥(cuo错阳平):指疫病;又读chai钗去声,作病愈解。皆可通。今按文义,从后者。
【意译】
有一位老汉非常富有却又十分吝啬,放债生息很是精明,没有一天不能收取利钱的。后来因为年纪越来越老,走路很困难,便买了一头驴子代步;但他对驴子爱护备至,不是非常困乏,决不肯坐到驴鞍子上去。驴子被老汉骑到胯下的次数,一年不会超过三、四趟。一天正逢暑热,老汉有一笔债要走远路去索讨,没有办法,才拉了驴子一起去。走到半路上,老汉累得气喘吁吁,于是跨到驴背上。行走了二三里地,驴子因不习惯被人骑,也累得喘吁吁。老汉极为惊恐,急忙跳下来,解去驴背上的鞍子。驴子以为主人要让它歇息,直向旧道上跑回去了。老汉赶紧招呼驴子,驴子只顾奔跑并不回头理睬,老汉紧紧追赶也追不上。老汉十分害怕驴子会逃失,又舍不得扔掉鞍子,于是自己背起鞍子急忙追赶。回到家里,急忙问家人驴子在不在,老汉的儿子回答说:“驴子在家。”老汉才高兴起来,慢慢解下背上的鞍子,开始感到脚好像跛了、脊背好像裂开似的疼痛;加上中了暑,病了一个多月才康复。
【解说】
利令智昏,自讨苦吃,是这则寓言的主旨。买驴本是为了代步,但老汉惜驴如命,百般体贴,不到疲惫万分不愿骑上驴背,即使出门要债,也不舍得使用,长此以往,造成姑息养奸,驴子娇惯了,走二、三里路就“不习骑”,甚至半途解鞍后“走不顾”。老汉追驴弗及是惜驴造成的后果。然而因“吝于弃鞍”,背负鞍子急追,造成“足顿而背裂”,便是错上加错所致严重后果。日常生活中动机和效果通常应当一致,一开始老汉“买驴代步”,动机是好的,但真正检验动机的好坏,要看客观效果,要使好的主观愿望变成好的客观效果,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作者透过老汉买驴代步的现象,入木三分地刻划了老汉“富而吝”的形象,尽管他有好的愿望,但因为以“吝啬”作为行动的准则,既不舍得骑驴,又不舍得弃鞍,最终落得个中暑致病的下场。作者在寓言中寥寥数语,惜墨如金,但形象毕现,如老富翁讨债正逢暑天,不得已, 与驴一起上路,途中“翁喘”,于是跨上驴,但因不习惯被骑,也喘,这时“嗡惊,亟下”,当驴子逃走,“翁急遽呼驴”,“大惧驴亡”,归家后“亟问驴在否”,当知道驴在后,“翁乃复喜,徐释鞍”。这几个动词和形容词生动地表现了富翁的精神状态和心灵历程。
【相关名言】
高议不可及, 不如卑论之有功也。
——刘向
-
(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囚山赋》是一篇抒情赋,用幽思苦语写成,读之令人凄恻。前半部分扣住主题上的“山”字,大做文章,反复描写,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展现了自己遭到无枉贬谪的悲愤心。永州群山环绕的景象,借景抒情,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囚徒,被禁锢在南方蛮荒之地。
-
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溟涨鲸波
-
几百件或大或小、形态不一的器皿静静地坐卧在那里,以一种沉默凝重的姿态。在灯光的辉映下泛着熠熠的光泽,仿佛一个垂暮的老人在夕阳下回首
-
说到春天,大家都知道那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总会引得游人赞叹不已。但此词描写的却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的早春。
-
《西风颂》 雪莱 一 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蔫黄,魆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 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 凌空运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有声朗诵,内容包括古诗词100首带音频下载,古诗词朗诵mp3下载,古诗词、散文、名著朗读MP3。1)初中古诗文朗读MP3(人教版新课标_全)http://bbs.pep.com.cn/thread-232404-1-1.html2)
-
典源出处 《太平广记》卷五十引裴铏《传奇裴航》: 唐代长庆年间,有秀才裴航乘舟归京。同船的樊夫人,天姿国色,作诗一首: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裴航看后不解其意。
-
独孤及:华山黄神谷燕临汝裴明府序 独孤及黄卢子灭景上汉千岁矣,留碧峰白云以贻后世,故清机胜事,未始有极。余吏于华之明年,道侣裴冀,
-
曹松《桂江》 曹松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班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这首山水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奇丽迷人的漓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