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旭》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尘,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 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李颀(690—751),唐代诗人,籍贯不详,一说东川(四川三台)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久未调迁,后归东川别业,过着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他豪侠热情,所写边塞诗风格豪放,成就突出。亦善画。有李顾诗集。
李颀的题赠友人之作,也颇有特色,能传神地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 赠张旭就是这样一首诗,它对于了解张旭的性格及其草书艺术也有一定价值。
张旭,唐著名书法家。字伯高,吴(治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代表作为碑刻郎官石柱记;特擅草书,被誉为“草圣”,其书逸状奇势,连绵回绕,表现出一种新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古诗四帖一般认为是他的狂草杰作。张旭的草书富于浪漫精神,当时曾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张旭也能诗,长于七绝。
作为一代卓尔不群的大书家,张旭有着强烈的个性。就李颀这首诗来看,可分如下几个层次来赏析。
第一层,第一至四句,总写张旭嗜酒擅书的个性。豁达,胸襟开阔。皓首,白头,指年老。张旭以嗜酒著称,襟怀豁达,开朗豪放,一生无所营求,直至白头,仍锲而不舍地专攻“草隶”。草隶也就是草书,因为草书由隶书演变而来。由于张旭酷嗜书酒而又任性放诞,当时人们就称之为太湖的精灵。张旭是苏州人,苏州濒临太湖, “太湖精”这一称号对于张旭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第二层,第五至八句,具体写张旭醉后奋笔疾书的神态。胡床,又称“交床”、 “交椅”、 “绳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陶彀清异录·陈设门: “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素壁,白粉墙。关于张旭的醉酒后挥笔,朱长文续书断这样写道:
君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下笔愈奇。尝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视之,自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以此呼“张颠”。
这一特殊的人物,是多么虎虎有生气!他常常是脱帽露顶,据于胡床,甚至是狂呼长叫,或奔走踊跃;兴会来时,在素壁上纵情挥洒,笔飞墨舞,疾如流星。诗人只用四句二十个字,就勾勒出草书家张旭的生动形象。
第三层,第九至十二句,写张旭的不事生计。生事,也就是生计,有关生活之事,谋生之道。王维偶然作: “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在这一层中,李颀又展示了一幅画面:张旭的屋舍,寒风萧飒,四壁空空,门庭长满了杂草也不加整治……如果有人要问起他家中何所有,诗人代为答道:他不事生计,得过且过,犹如随波逐流的浮萍。这一层,既是对上文“豁达无所营”的具体渲染,又是对张旭“皓首穷草隶”的间接描写。
第四层,第十三句至篇末,进一步描写张旭生动的醉态和生活上的豁达。张旭左手拿着螃蟹作为下酒的菜肴,右手则拿着一部丹经。 丹经是古时的所谓仙人之书、炼丹之经。 神仙传: “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诗人李颀进而描写张旭亦醉亦仙的神态说: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这真是画龙点睛、传神写照之笔!接着,诗人又选取了张旭另一个生活镜头:旭日东升,诸宾方至,张旭以荷叶裹着的江鱼、以白色盆盂贮着的香粳米这类普通食物来“宴请”宾友,这又进一步可见张旭的心胸豁达,不拘小节。诗人概括张旭的人生态度说: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微禄,低微的俸禄。紘(hong),维系的绳子。 淮南子·原道训: “知八纮九野之形埒。”高诱注: “八纮,天之八维也。”张旭不求官阶,对低微的俸禄不屑一顾,让自己的精神活动奔放于天地的四方八极,其心胸之豁达无碍,其气质之行神如空,于此可见。正因为如此,当时不理解他的人,就把他当作秦代的方士安期生。据说,安期生其寿千岁,系仙界中人。由于张旭豁达不羁,放神八紘,不斤斤于生活小节,把名利地位视同粪土,而醉后信手挥洒,如云似烟的狂草就奇迹般地出现,所以,人们就把他视作超凡入仙的精灵了。至此,李颀笔下草书家张旭的完整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风尘吏道
-
一、二两句略写游金山寺之情形。“金山楼观何耽耽”,金山楼寺耽耽而立,突兀江中,“中泠南畔石盘沱”(《游金山寺》)者是也。“撞钟击鼓闻淮南”,写寺院晨钟暮鼓,其声远播淮南之地,此二句,总写金山形制规模之盛。金山言毕,笔锋转入与之对峙之焦山
-
《朱自清匆匆》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夜猿啸山
-
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
-
还记得你刚刚诞生带给我的喜悦,不,是带给散文界的一缕春色。仿佛是转了个脸,眨了个眼,你已是而立之年,已是硕果逼枝压叶的参天大树。—
-
古代诗文名篇之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鉴赏和解读
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
-
逢花眼倦开,见酒手频推。不恨吾年老,恨他将病来。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真叹老嗟病之作。前二句对起,描叙老病之态,真切生动。后一句点明题旨。“不恨”者,即是恨:因年老而倦开眼,因多病而推却酒;而饮酒
-
“府院之争”是一场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权利斗争。1916年,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北洋派自居,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把持北京政府实权,与黎
-
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