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鉴赏和解读
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从北周开始,西域乐曲和舞蹈逐渐传入中国,经过初唐盛唐的大量吸收,以供宫廷欣赏,到唐玄宗时已达极盛状况。杜甫在开元年代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舞姿神妙。时过五十年(大历二年767),遇到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看了她的舞蹈,听了乐曲,便写了这一首追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诗,既赞美了公孙大娘精湛的舞技,又由此勾起了诗人对盛唐的怀念,抚今思昔,无限感慨,哀愁不已。
诗只用两韵,前一韵共十四句,写公孙大娘的舞技之高超以及后传有人。对公孙氏的舞技分别从观众“色沮丧”的表情、“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感觉,“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视觉,“来如雷霆收震怒”的听觉,以及“罢如江海凝青光”的视觉等不同角度去写的,富有立体感,生动地再现了公孙大娘的精彩表演。而对她的弟子,则以略写的手法处理,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突出了重点。这正是诗人的用意所在。公孙氏的舞姿,与意气昂扬繁荣昌盛的盛唐景象相一致。这正是诗人所以予以极尽赞美之辞的原因所在,意在对盛唐的怀念,希望能中兴再现这一盛况,因而由此转入写感慨与忧愁。下一韵共十二句,一面写公孙氏的剑器由梨园“初第一”、到“余姿映寒日”,以“曲复终”作结,一方面写唐王朝“五十年间如反掌”、玄宗作古“木已拱”,两者交替描述,彼此映照,抚今思昔之情流溢于字里行间,感慨与忧愁相煎,致使诗人于曲终舞罢离席后不知往哪里去为好,而反愁走得太快。结尾两句正与他在哀江头诗中“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两句的写法相似。对此,仇注曰:“足茧行迟,反愁太疾,临去不忍其去也。”浦起龙评曰:“结两句所谓对此茫茫,百端交集,天涯流落,去住两难。”
-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客来留饮
-
《与人诚信,每厌浮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一莫怀春是我哥哥,小名春娃儿,大名莫怀春。我家同胞四个,大姐二姐差不多在我懵懂的年龄里就嫁人了。所以记忆中都是哥哥带的我。外婆远在
-
龙州十首其一 龙州入夏多风雨,山路无时一尺泥。今日开门喜晴霁(2),洞云片片度前溪。其二山蕉木柰野葡萄(
-
【3841】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英〕霍布斯鲍姆著,吕增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8 1万字,2014年3月第1版,88元)△共
-
名言: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 注释: 干天: 冲天, 碰着天。旬日: 十天。 句意: 千仓万箱的粮食, 不是耕种一次就能得到的; 冲天的树木, 不是十天就能长成的。 出处: 晋
-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十)惆怅叹惋”类的诗句。 回想往昔年轻时曾经
-
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
思齐 作者: 龚协 【本书体例】
-
郑樵编著《通志》郑樵是南宋初年的著名史学家。他所撰述的《通志》,是继司马迁之后纪传体通史的续作,对封建史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