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宋元思书》原文、注释和解析
南朝·梁·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3,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4,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5,互相轩邈6,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7,好鸟相鸣,嘤嘤成韵8。蝉则千转不穷9,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10,望峰息心11;经纶世务者12,窥谷忘返。横柯上蔽13,在昼犹昏,疏条交映14,有时见日。
1宋元思:南朝梁代人,一作朱元思。2富阳、桐庐:浙江省的两个县。3缥碧:青绿色。4甚箭:比射出去的箭还要快。5“负势”句:写山峦依仗着高耸的地势争相挺拔。6轩邈:高远。7泠泠:水流声。8嘤嘤:鸟鸣声。9转:同“啭’,指蝉鸣。10 鸢(yuan)飞戾天:鸢飞至高空。暗喻追求功名利禄极力高攀的人。鸢:鹰类大鸟。戾:至。11息心:平息飞腾之心,暗喻平息追求功名之心。12经纶:经营、筹划。世务:人世间之事。13横:横斜的树枝。14疏条:稀疏的枝条。
【析点】 这封信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江的景色。这里的景色变换多彩,作者乘舟而下,依次写下顺流之所见。景色时而细致精巧,现出碧水游鱼;时而雄伟峻拔,涌出急湍猛浪,突见高山寒树;时而清秀幽雅,听到泠泠水声,嘤嘤鸟鸣;时而日光忽隐忽现。时而含浑朦胧。这一切合成了瑰奇迷人的山川景色,读之如行江上,目不暇接。在写景上,作者用映衬的手法,以水下的“游鱼细石”衬出江水的“千丈见底”;用 比喻的手法,以“甚箭”、“若奔”极写“湍”、“浪”的“猛”。“急”;用拟人的手法,描写高山“竞上”、“争高”的气势;用象声词描写水声与鸟鸣的韵致。这一切再现了富春江上千姿百态的美景。
多变的景物又非静止的画面:写水写鸟,有形有声有色;写山写浪,有生命有活力有气派。多变的景物又非孤立的画面:碧水游鱼,相映成趣;猛浪高山,上下争雄;水声鸟鸣,相合相谐。这一切又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多姿。临近结尾处流露出忘情山水的情调,也隐含了对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篇末以“在昼犹昏”、“有时见日”的朦胧景象作结,余味绵长。
-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情散文(精选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集,南宋洪迈编著。此书刻本、抄本极多。作者在 《夷坚乙志序》 中说:“《夷坚初志》成,士大夫或传之。今镂板于闽于蜀于婺于临安,盖家有其书。”《夷坚志》卷帙浩漫,可惜散佚不全。涵
-
作者: 〔苏联〕彼·杰多夫 【原文】: 我又想起了我
-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国家残破,人事全非,只有 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来到长安城,但 见草木幽深,人迹稀少。国破:指安禄 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城,也兼指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最新部编初中古诗词分年级,内容包括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人教版初中课后全部的古诗词,人教版初中课后全部的古诗词。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芳草9988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课内)部编版七年级(上)《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经
【4489】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经济建设(中组部组织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27
-
《黄粱梦》全名《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马致远、李时中和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四人各作一折。此剧取材于唐代沈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主要写八仙之一的锺离点化吕岩(字洞宾) 断绝“酒
-
寂寞申公谢客时,自言已见穆生机。绾臧下吏明堂废,又作龙钟病免归。 作品赏析【原题】:元祜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独在起居院读《汉昼妒.儒林传》,感申公故事,作小诗一绝
-
王守仁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