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因为好客,所以酿成上好的白酒款待宾朋; 为收藏好 书,不惜耗尽财富!
【评析】
下面是几则藏书的小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有个 “藏书痴”,名叫刘源,“平生无所嗜,惟专一于 书”,他家的藏书达数万卷之多。有一次强盗入侵,全城的人都早已逃之夭夭 了,而他却仍端坐书房,决心与书共存亡。强盗进入书房后,大声斥责: “全 城的人都跑了,你为何不跑,坐在这里等死?”刘源说: “书就是我的命,书 若没了,要这命干甚么?”强盗听后 “很受感动”,立即退走。强盗被嗜书如命 的精神所打动,或许是强盗对书根本不感兴趣,刘源的书一本也没有受到损 失。有诗曰: “化魂愿化庄周蝶,只恋书香不恋花。”这不正是刘源的最佳写 照吗?
清代,江苏吴县也有个藏书家,即乾隆时举人黄丕烈,他爱书如命,一生 最浓厚的兴趣是搜集刻印书籍。他藏有宋刻本百余种,故将起居室题名为 “百 宋一尘”,并刻有 士礼丛书。一次,黄丕烈得宋写本 周易集解十卷之首 册,其余为友人陈鳣买去,他想要全卷而不能,急得生了一场大病。垂危时, 他也不肯将首册转卖给陈鳣。陈得知黄丕烈为 周易集解另九卷而病笃,极 为同情。为 “欲其速愈”,将所有书卷全部让给了他。黄得书后万分高兴,重 病也顿时好了。
清初另有一藏书家,名叫马寒中,一生是 “书痴”,如遇上珍本、善本, 不惜花重金购买。一次,马寒中路过龙山,看见查氏案头有一部刻本 陆状元 通鉴,就想要买回来。但查家主人认为它是传家之宝,虽经多次央求,都没 有答应出卖。不久查家有人去世,风水先生选择墓地,相中的 “吉壤”,刚好 是马家的田地。马寒中获悉,非常高兴,他想: “买书的机会来了。”他立刻 带着地契前往查家,提出用十亩良田交换查家的图书,查氏终于答应了。马寒 中抱着宋刻本 陆状元通鉴赶快跑回家,一路上还生怕查氏反悔呢!
-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一折》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根据“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一折》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所提供的诗词原文和翻译,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诗人以极富感情的笔触,将皇帝的心情与秋夜的梧桐雨相融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诗人引发了读者对秋夜的思考和感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白朴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
-
风涛战扶胥,海贼横泥子。胡为犯二怖,博此一笑喜。问君奚所欲,欲谈仁义耳。我才不逮人,所有聊足己。安能相付予,过听君误矣。霜风扫瘴毒,冬日稍清美。年来万事足,所欠惟一死。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
-
这片游戏场的四周都被圆形山丘所环抱,除非是无意间闯进来,否则人们从外面是看不见它的。再说在三月份,也不大会有什么游客迷路闯到这里来的。那些常常在土丘之间漫游和攀登悬崖峭壁的外地游客早在几个月之前就被深
-
韦庄的《台城》描绘了书香盛世中的文化场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读材可发现,文中通过描写大街小巷中书店的热闹景象,寄托了作者对文化繁荣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通过对书店老板智慧与普通人热情接待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追求。同时,作品中反映了社会风态的转变,从尘世荣华到人文关怀,整个作品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思想力量和人文情怀。通过韦庄的《台城》,我们能够感悟到人文雅趣与传统价值的融合,也能够领悟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县人。生卒年不详。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官至
-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出处】唐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翻译】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 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全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
-
[原 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①之械,成,将以攻宋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③,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④,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⑤焉为⑥?”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⑦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⑧。子墨子
-
其厌世自悼,同颜驷之叹。(胡震亨《杜诗通》卷二十一引刘辰翁语) 【诗例】 耳聋 杜甫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解析】
-
【原题】: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相陪避暑三峡桥之作戏次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