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韦庄《台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韦庄《台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1.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2.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
3.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阅读及答案】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问题:
“江雨霏霏江草齐”,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细如牛毛,霏霏细雨如烟似雾般的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而因为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所以春草疯长,江南大地到处碧草如茵,这样的景色轻柔婉丽而又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使人感到迷茫惆怅。在飘渺的意境中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

4、本诗题咏台城,也有凭吊六朝古迹之意,诗中“六朝如梦鸟空啼”一句含义隽永,此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妙?请加以赏析。(4分)
答:、①“空”字用得最妙,(1分)此句中有“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1分)台城经过历史变迁,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空自寂寞地叫着。(1分)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历史兴衰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1分)
5、柳树是春天的标志,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然而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呢?
答:江草齐长,说明昔日繁华的台城如今已经荒凉破败,成为历史陈迹,这必然带给诗人惆怅与苦痛;可是“台城柳”却不顾人间兴亡,不顾诗人愁苦,依旧像烟雾笼罩一样枝繁叶茂地长满十里长堤,所以说它“无情”。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这首诗主要采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歌罗列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意境氛围。(1分)作者怀古伤今,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2分)


二:
(1)诗歌的第一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的内容。
(3)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渲染氛围。
(2)首句:金陵雨景;二句:六朝往事。
(3)虽然风景依旧,但是人世沧桑。


译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梦鸟空啼”:佳木葱茏,草长莺飞,处处显出了自然界的生机。人在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
  “无情最是台城柳”: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依旧烟笼十里堤”:(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赏析】
台城,旧址在南京鸡鸣山南,原为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自此至南朝结束,一直作为朝廷台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南朝消逝后,台城也就随之衰败,到晚唐诗人韦庄出现在它面前的时候,早已破败不堪了。
但诗歌并没有直接向读者展示台城的破败情状,相反倒是呈现出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江雨霏霏,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江堤杨柳茂密如同烟笼。这四样景物的组合,便是典型的“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了。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注意到几个能体现诗人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就会发现本诗的内蕴并非“点染风景” 可尽。
先看“空”。最容易使我们想起诗圣杜甫蜀相里的 “隔叶黄鹂空好音”。为什么“空”?杜甫言“空”,是因为丞相祠堂无人来拜,黄鹂啼声虽美,却无人来听,进而叩出:诸葛武侯功业虽著,却已为人所忘。韦庄言“空”,则是因六朝繁华早已“如梦”消逝,人事不再,啼声虽美,同样无人来听。此一“空”字,立时点出了台城的不胜萧瑟之状。
再是“无情”,草木本就无情,又何故指责它无情?可见诗人实际上是把台城柳当成有情之物来写的。而从传统的物象运用上来看,“柳”也的确与人情相关:在离别时分折柳相赠(蕴一“留”字),离别后睹柳伤情(如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六朝”的衰亡正是一个时代的告别,近人毛泽东有词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在韦庄眼中,为六朝的离别作见证的柳也该“老去”才是,但却“依旧烟笼十里堤”,一片枝繁叶茂。要注意此句中“依旧”两字,它使人油然想起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的“还”字,它们都形成了今昔对比,并在里面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喟。恐也正因为“柳”在传统物象中的特殊功用,才会使诗人用上了“最是”一词。“无情最是”的正常语序是“最无情是”,倒装的用意不言而喻,在强化台城柳“无情”的同时,又凸现了一个回顾历史带点“怨”气的诗人的形象。
而如果考虑到诗人生活在晚唐,则我们会发现诗人与其说是在感喟“台城”,还不如说在感喟自己这个与当年六朝越来越相像的朝代;与其说柳对六朝“无情”,还不如说柳还将“无情”地见证又一个时代的消逝。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早发楚城驿》全诗赏析

    雨过尘埃灭,沿江道径平。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寂历闲吟动,冥濛暗思生。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宿犬闻铃起,栖禽见火惊。曨曨烟树色,十里始天明。

  • 《悲秋歌赏析》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   前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

  • 五上古诗词三首板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上古诗词三首板书,内容包括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五年级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诗意。《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

  • 王昌龄《塞上曲》全诗赏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作品赏析【注解】: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

  • 《重经孟河》明代诗赏析

    重经孟河旧游会见筑城时②,城下家家种柳枝。试看柳枯心半蠧,争教人老鬓无丝③?①孟河,孟津,在今河南孟县南。②会,恰巧。③争教,

  • 陈文欣《陈文欣的诗》

    也许和疼一样也许和疼一样风一阵就扭曲了阳光穿针引线的安慰那么不真实让我躲在纸页的反面辨别你书写的地址乘坐的想象迷幻一座城堡倾泻满月

  •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白居易《南池》全诗赏析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 张中海《张中海的诗》

    时疫不知从哪里拾得一个句子或窃他人灵感再学女人针线一针针缀起一行行排列,拿捏成所谓——诗先献给农妞后抄给苏杭再以后又远寄米脂(套的

  • 苏轼《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全诗鉴赏

    月入秋帷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不作雍容倾座上,翻成肮脏倚门旁。人间此会论今古,细看茱萸感叹长。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