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岳母”的意思,出处,故事
丈夫对妻子的父亲、母亲的称呼。
对妻子的双亲称“岳父岳母”,其由来有一个演变过程。在古代,丈夫对妻子的父母,或是妻子对丈夫的父母,是同一个称呼——舅姑。西周时,婿称岳父为“舅”,称岳母为“姑”。礼记中记载道:“昏(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东汉经学家郑玄作注说:“舅姑者,妻之父母也。” 汉以后,舅姑这一称呼渐渐演变为单指男方的父母(即公婆),而女方父母则改称为“外舅”“外姑”,即称岳父为“外舅”,称岳母为“外姑”。汪尧峰所著称谓录中说:“男子谓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见尔雅)。”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彼盖以我父为舅,我亦从而舅之,惧其同于母党也。”意思是说,既要把岳父母同父母一样看待,又要与父母区别开来,故只能称岳父为“外父”,称岳母为“外母”。到了唐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称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岳父岳母不再被称为“外舅”“外姑”了。代之以“丈人”“丈母”的称谓。所谓“丈人”,是对老一辈的尊称,是“家长”“主人翁”的意思。宋代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说:“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
传说在晋朝时,有个名人叫卫阶,他的妻父叫乐广。卫阶称乐广为“乐父”“乐丈”。流传到宋朝,民俗取乐与岳同音,男子称妻父为“岳丈”“岳父”,相应的称妻母为“岳母”。唐朝以后,妇翁(即妻之父)被称之“丈人”“岳丈”。由于泰山上有个丈人峰,故称岳丈为“泰山”,这是从山岳之典而来的美称。岳父被称为“泰山”,岳母则被称为“泰水”,叔伯丈人被称为“列泰”。这是女婿对岳父岳母的尊称、雅称,视岳父岳母恩重如山,愿他们福长如水。 也有一种说法是,岳父、岳母的称呼是由“泰山”“泰水”而来。参见“泰山/泰水”。
宋朝以后,妻之父母被称为岳父、岳母,一直流传至今。
-
作者: 楼适夷 【原文】: 窗外,下着雨。这样滂沱的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愁。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何处征戍
-
吴兆骞《混同江》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吴兆骞 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 襟带北庭穿碛下,动摇东极蹴天回。 部余石砮雄风在,地是金源霸业开。 欲问头鱼高宴处,萧条遗堞暮潮哀。 这首诗描绘混同江一泻
-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别久容华晚,琅?荒芊埂H章渲?旎瑁?纬ぞ醯涝丁M?虻歉呱剑???共环怠
-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
-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
-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上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