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十二时》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平旦寅,少年勤学莫辞贫。君不见朱买臣未得贵,犹自行歌背负薪。
日出卯,人生在世须臾老。男儿不学读诗书,恰似园中肥地草。
食时辰,偷光凿壁事殷勤。丈夫学问随身宝,白玉黄金未足珍。
隅中巳,专心发愤寻诗史。每忆贤人羊角哀,求学山中併量死。
正南午,读书不得辞辛苦。如今圣主如贤才,用尔中华长去武。
日昳未,暂时贫贱何羞耻。昔日相如未遇时,凄惶卖卜于廛市。
晡时申,悬头刺股是苏秦。贫病即令妻嫂弃,衣锦还乡争拜秦。
日入酉,金樽多泻蒲桃酒。劝君莫弃失途人,结交承仕须朋友。
黄昏戌,琴书独坐茅庵室。天子不将印信迎,誓隐山林终不出。
人定亥,君子虽贫礼常在。松柏纵然经岁寒,一片贞心常不改。
夜半子,莫言屈滞长如此。鸿鸟只思羽翼齐,点翅飞腾千万里。
鸡鸣丑,莫惜黄金结朋友。蓬蒿岂得久荣华,飘摇万里随风走。
这是一组鼓励人们发愤读书以建功立业的民歌。
“十二时”即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与十二地支相配而各有特定的名称,如子时、丑时等。古人对每一时辰的称呼又有约定俗成的习惯,如 “日出卯”“日入酉”“晡时”“黄昏”“人定”等。本组曲辞将这一称呼与各时辰的地支配合在一起,构成三字句为首句,以该句之地支字为韵。首句只有兴的作用,与该诗之内容无意义上的内在联系。因唐代十二时民歌体例皆如此,故先释明。
引言部分交代创作本组曲辞的背景与目的。大意是说:自从西北发生战乱以来,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伦理道德沦丧。人们在动乱之中也应发愤读书,而不要苟且偷生,否则久后不成人才。所以要不怕艰难困苦而努力求学。
正文部分大都比较简单,所引典故亦都是熟典,故不一一详细分析。“平旦寅”诗以朱买臣采樵尚吟诗激励人们不要为贫困所惑。朱买臣之事一直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是在困境中求学不辍并终有所成的典型。“日出卯”诗用浅切的比喻告诫人们要努力求学使自己成为文化人,没有知识的人就像园中的荒草一样有害无益。“食时辰”诗引用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说明知识对人的重要价值。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丈夫学问随身宝,白玉黄金未足珍”是我国传统中的一种观念。“随身宝”有双关义。当时民间有一种自编的常识杂记,随身携带,用来备忘斗智,叫作 “随身宝”。另外,此三字又含有知识随身所有,是一种特殊宝物的意思。今俗间老人鼓励子女读书时常说: “知识在自己肚子中,风刮不去,贼偷不去,这才是真正的宝贝,多少钱也买不来啊!”可作为此三字之注脚。“隅中巳”引羊角哀的故事说明学习要坚韧不拔,遇挫不退。羊角哀和左伯桃是好友。同到楚国求仕,途中于深山中遇大雨雪,食物眼看没有了,左伯桃把自己的食物合并给羊角哀,让羊角哀求活以成功名。然后入树中而死。羊角哀果不负朋友之托,终成功名并以重礼安葬了左伯桃。“日昳未”诗以司马相如未发迹时的窘况告诫人们不要以贫贱为耻,不要为生活所困而废弃学业。“晡时申”用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勤奋学习赢得富贵而使兄嫂妻子改变对自己的态度之史实,强调学识地位对人立身成名的重要性。“日入酉”以下五首浅显易懂,或规劝人们不要轻视那些失途之人,注意广交朋友;或告诫人们要有操守,不要趋炎附势;或鼓励人们要立大志。而这些都以学问知识为基础,与全篇的意义是一致的。
本组辞曲思想意义浅近通俗,易为人们理解与接受,这正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点。还有一点也应提及,即 十二时顺序的排列本应以子时为始,但本组辞及所见唐代同类作品多以寅时为始,很少例外。为何会产生这种情况呢?笔者猜测,这可能与当时的历法有关。唐代所用历法是夏历,即正月建寅,而以子月为十一月。所谓子月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日所在之月,子月一定,其他月份顺次可得。这样若把一年中十二月的地支顺序与 十二时中的顺序相对照,就会发现,两者绝对一致,分毫不差,这恐怕不会是偶然的吧。
-
阮籍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葛藟延幽谷, 绵绵瓜瓞生。乐极
-
梦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晓。披衣坐虚堂,缺月犹皎皎。扬泉漱寒冽,激齿冰雪绕。百体喜坚壮,万象觉情悄。簪履事朝谒,神魂飞窅渺。龛灯蚌珠剖,炉穗玉绳袅。浮念恍已消,真庭谅非杳。须臾霁霞起,赫奕射林表。高树引凉
-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罗敷养蚕空耳闻,使君五马今何在。九月霜天
-
[七·一] 子曰:“述而不作 ①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② 。” [七·二] 子曰:“默而识之 ③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七·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④ ,
-
名言: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句意: 安稳恬淡, 则忧患不能进入, 邪气不能侵袭, 于是德性完整而精神不亏损。 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刻意》
-
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 [2] (《诸葛亮集》、《水经注》) 校注 [1]八阵图:古代作战时的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关于诸葛亮《八阵图
-
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
-
【名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语出宋代苏轼《前赤壁赋》。耳朵听到,就会成为悦耳的声响;眼睛看到,就会成为美妙的色彩。说明自然景物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欣赏对象,而且也是文学创作中的良好素材。
-
走进冬天时,凄厉的苍茫并没有使我颓丧,更不会让我匆匆而过,因为冬天各种各样的树,招来了我的凝望。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树不再翩翩起舞,
-
君思郢上吟归去,故自渝南掷郡章。野戍岸边留画舸,绿萝阴下到山庄。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