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泽畔行吟”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王逸叙:“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释义用法楚国屈原 (名平,离骚中曰,字灵均) 怀王时任左徒,被放逐江滨,在泽畔吟诵,面容憔悴,忧国忧民。后用此典表现吟诵诗歌,多指在落魄失意时或被贬黜之时。有时也指臣子被放逐。
用典形式
【行吟】 宋·梅尧臣:“行吟同去国,退翼欲乘风。”宋·苏轼:“行吟未许穷骚雅,坐啸犹能出教条。”清·吴伟业:“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场。”
【吟魂】 清·查慎行:“湘兰沅芷 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泽畔】 宋 ·李清照:“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吟泽畔】 唐·李白:“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三闾憔悴】 宋·葛长庚:“愁来长是朝朝醉,刬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
【左徒行吟】 清·况周颐:“似左徒行吟生涯。恁锦瑟华年,青山故国,回首梦都迷。”
【形容憔悴】 宋·张炎:“怅玉笥埋云,锦袍归水。形容憔悴,料应也孤吟山鬼。”
【灵均泽畔】 宋·欧阳修:“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泽畔行吟】 宋·苏轼:“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宋 ·陆游:“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屈平憔悴】 唐·李白:“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屈原行吟】 清·黄景仁:“渔父拿舟入烟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耳。”
【憔悴灵均】 清·黄景仁:“平沙荒港步逡巡,憔悴灵均泽畔身。”
-
作者: 曹增渝
-
经五丈原温庭筠①铁马云雕共绝尘②,柳营高压汉宫春③。天清杀气屯关右④,夜半妖星照渭滨⑤。下国卧龙空寤主⑥,中原得鹿不由人⑦。象床宝
-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
爱之义也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却因病瘦出奇骨,监车之厄宁非天。
-
今日何山是胜游,乱峰萦转绕沧洲。云含老树明还灭,石碍飞泉咽复流。遍岭烟霞迷俗客,一溪风雨送归舟。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
-
法国著名诗人、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大师保尔·瓦莱里*的抒情长诗。长诗每节6行,共24节。1916年动笔,1920年发表,引起法国诗坛的强烈反
-
生民之什生民之什 生民之什,包括生民、行苇、既醉、凫鹥(yī)、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10篇。生该杂编可以看作是“文王之
-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
【评析】 该句出自孔子的 《论语·学而》。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
[原 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③强志④,明于治乱⑤,娴⑥于辞令⑦。入⑧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⑨则接遇宾客⑩,应对诸侯。王甚任(11)之。 上官大夫(12)与之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