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进士宋严话别》赏析解读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 蹑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以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萦心田。
兴尽忽告去,桃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
诗题虽曰“话别”,但内容写的是“相寻”、“会晤” (“把臂”)与“话别”。诗先以议论开篇: “人之相知须知心。”那何谓知心呢?接句作深一层皴染。“心通道气情转深。”前四字明白表示这是基础,是本源。无此,“情”不会 “转深”,更说不上是真正的 “相知”了。“道”,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不同的学者、学派,赋予 “道” 的含意各不相同,却都把道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冶长 )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论语·卫灵公 ) 。这两句纯乎议论,但它却说出一定事物的真髓,而这议论又是 “带情韵以行” (沈德潜语) ,读来使人感到亲切而不板滞。换言之,有 “志同道合”这一最根本的条件, 所以, “凌山跨陆不道远, 蹑佩剑来相寻。”这两句表示不辞跋涉之劳, 又暗示友人和自己一样也是谙剑术的。 蹑, 追踪; , 草鞋, 史记·孟尝君列传: “蹑而见之。 ”这样的友情, 自然是弥足珍贵的。
接写 “会晤”。“开口笑”而 “感君”,既见友人情深,更见诗人的厚意。一见之下,不是闲话家常,感慨时事,却是 “把臂要我谈王道”。把臂,握住对方的手臂,表示亲密。后汉书·吕布传: “太守张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临别,把臂言誓。” 引申为会晤。张九徵 与陈伯玑书 : “过京口时,弟适入乡,未及把臂。”王道,本谓先王所行之正道。书·洪范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里指儒者鼓吹的以 “仁义”治天下,它与 “霸道”相对。张咏 “读典坟以自律”,他主张 “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矣” ( 宋史 卷二九三 列传 ) 。可见他是忠实信奉儒家守则的。微言,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等书的精微言辞,语本 汉书·艺文志 :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由于彼此交谈仔细认真 ( “几度”),为 “微言”所感,因而快意称怀,表现出一副狂态来: “投杯着地推案叫。”张咏一生仕宦得意,晚年知成都益州,政绩斐然,真宗谕曰: “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见 列传 )他服膺儒术,以 “王道”治天下而有所得,故朋友必 “要我谈”。作者的惬意心情,其实是充满这四句中的每一字里行间的。
谈罢 “王道”,对 “凌山跨陆”而来的朋友,自然要作一番款待,于是:“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把方才的话题丢在一边,不由地开怀畅饮起来。金船,金制的大酒杯。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 “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卮。” 而且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通塞,指处境是否顺利,宦途是否显达。这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因此说不要把这些 “闲事”挂在心上。这里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通脱达观态度。在聚会和离别的时刻,他不止一次谆谆嘱告别人: “人生年少不再来,莫把青春枉抛掷! ” “天子盛明君正少,勿恨功名苦不早。” ( 劝酒惜别 )这明显地表示出诗人的用世精神,与儒家一向主张的 “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 孟子·尽心 ) 一脉相承。在当时不失为一种有着积极意义的见识。
“兴尽忽告去”,至此,才写到 “话别”。这个 “忽”字,即 “忽忽” 、“倏忽”意,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屈原 离骚 :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这里是说倏忽之间朋友就要离去了。“挑灯夜如何?”古代点油灯,须不断挑起灯芯,使灯光加亮。这一句,既表现出主人的情意殷殷,又表现出主人的意兴昂扬。他似向朋友探询,又分明是无可商量,正是这种似问非问的语气,传出忘情你我的真挚情味。于是我们听到也看到了: 在悠扬的琴声中,两位朋友联翩起舞,兴致酣畅; 舞之不足,便又拍起手来,唱起歌来了!“兴尽”尚且如此,此前的意兴洋洋,不是可想而知么!
最后两句既是劝朋友勿为离别而伤心,更表示出两人的卓荦不群,非世俗之辈可比。江淹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别赋 )真好像摸到了古人的心态,在大量这类诗词中,人们也总是为离情别绪所苦。不过从曹植发出“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赠白马王彪 ) 的慷慨之音后,嗣响有人。王勃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元干曰:“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尔曹恩怨相尔汝。” (贺新郎)此一诗一词无论含意和感情的分量,都与曹诗相仿佛。但张咏诗的结语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既包容有上述三人诗的策励劝勉意,而且闪现出作者的人格光彩: 为什么“不教离恨上眉多”,盖缘于“我辈本无流俗态”也——新意脱颖而出。这令人不禁有“箫来天霜,琴海生波。三日绕梁,我思韩娥” (袁枚续诗品·结响 )之思。
这类主题的诗,在唐宋诗中最多见,但此诗异于他诗者有三。一、它称得上是一首“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 的佳作。开头四句一韵写“相寻”; 接八句仍四句一韵重心写“会晤” (“把臂”) ; 后六句一韵写“话别”。由头到尾,层次井然,脉络分明。二、以议论为诗,常遭非议,是由于这类诗往往意浅、味短。此诗在议论中,把那“把臂要我谈王道”的远来的客人,那情意殷殷高呼“挑灯夜如何”的主人,虽说投下的只是一“影”,却给人留下耐人寻思的印象。最后,全篇充满昂扬意绪,决不作一句“黯然销魂”之语; 一结“健举” (见王士祯然灯纪闻)之外,尤见“精神” (见王骥德曲律 ),最是其难能可贵处。
-
《菊花·菊》咏菊花诗鉴赏 唐彦谦雪菊金英两断
-
雍陶的《经杜甫旧宅》是一首描写杜甫故居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屋宅、园林和杜甫一生的境遇,表达作者对杜甫的敬佩之情。诗中语句通顺、表达清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的伟大和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
诡使第四十五 【题解】 本文韩非从重农战之本、抑工商之末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君在使役民众时存在着严重的悖反,这就是“诡使”之意。
-
[晋]无名氏休洗红,洗红色多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
-
作者: 王瑞明 《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述李渊创建唐王
-
·袁枚· 陈公树著,任汀漳道时,海上忽浮一钟至,大可容百石。人以为瑞,告之官,遂于城西建高楼,悬此钟焉。撞之,声闻十里外。选里中老民李某,掌守此楼。亡何,海水屡啸,陈公以为金、水相应,海啸者,钟声所召
-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作品赏析过行宫,抒怀之作。注:1:行宫:东都洛阳行宫也。明皇以前,年年巡幸。安史乱后遂止。唐人多有此诗。2: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
-
[原文] (节选) 秦 秦自襄公始列诸候,有田狩之事,而不能遵周礼。至春秋,穆公霸西戎,始作三军[淆之役,三帅车三百乘],置陷阵。哀公救楚,车五百乘,为户籍什伍。孝公用商鞅,初为辕田,遂破井田,开阡陌
-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
-
原文: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译文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停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