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胜诗之《咏万安桥》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明)徐
略尽平畴水色空①,飞梁遥跨海西东②。
潮来直涌千寻雪③, 日落斜横百丈虹。
郊野尚留棠树绿④,岁时犹荐荔枝红⑤。
行人幸不为鱼鳖, 细看丰碑利涉功⑥。
万安桥即洛阳桥,坐落于泉州东北约10公里的洛阳江人海处。始建于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由当时郡守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后经多次重修,现桥长834米。桥中亭附近有历代碑刻,桥南有蔡襄祠。此诗重在写洛阳桥惊人的长度和造福于百姓的功德。
【作者】
徐,明代诗人。字惟起,一字兴公,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约生活于万历时期,富藏书,仿郑氏艺文略,编红雨楼家藏书目,布衣终身。与兄徐熥俱以诗文称,据说其才思敏捷,一日多可写二三十首,所谓“诗无宿债轻酬客,笔不停耕可当农”,与曹能始在当时共主闽中诗坛,其诗学唐,诗文集名鳌峰集,另著有榕阴新检等笔记,多记闽中人事。
【注释】
①平畴:平旷的原野。②飞梁:洛阳桥为梁式石桥。③潮:洛阳桥处于江海交汇处,故其水受潮汐影响。千寻:形容浪高。古代以八尺为寻,一说为七尺。④棠树:即甘棠。诗经·召南·甘棠写后人爱护召伯住过地方的甘棠树,对召伯表示思念, “甘棠”因被用来称颂去职或前任官吏的政绩。洛阳桥南有蔡襄祠,祀建造洛阳桥的北宋郡守蔡襄。⑤荐:祭献。⑥丰碑:这里指蔡襄所撰万安桥记石碑,现立于蔡襄祠内。利涉:便利交通。
-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诗原注:“乙丑年德平镇作”。乙丑,当为宋神宗(赵顼)元
-
【原文】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
-
【原题】:真直院招饮道山群玉堂自陈秘监而下凡八人坐上赋绝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处】唐杜甫《登高》。 【意思】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 奔流不尽的长江滚滚而来。落木:落 叶。萧萧:落叶声。 从大处着眼,写秋声之肃杀、长江之雄迈,有建瓴
-
教子通经古所贤,安贫守道节尤坚。当熊遣烈传家世,投烛诸郎慰眼前。不待金花书诰命,忽惊玉树掩新阡。凯风吹棘君休咏,我亦孤怀一泫然。
-
综合性医学文献。一般认为,《素问》非一人一时所撰,其成书年代,虽历来有所争论,但大多认为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的作品。 《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而《黄帝内经
-
己亥岁二首(其一)曹松①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②。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注释】①曹松(约830—?),唐末诗人
-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
或 ① 跃 ② 在渊 ③ ,无咎。(《易经·乾》) 注释 ①或:欲进而未定的语气。②跃:欲飞未飞之际。③渊: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地。 译文 (苍龙在向长天蓄势待发之前),先在深渊的上空反复试探着跳跃飞
-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