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庄》全文和鉴赏
·戴孚·
开元中,滑州刺吏韦秀庄,暇日来城楼望黄河。楼中忽见一人,长三尺许,紫衣朱冠,通名参谒。韦秀庄知非人类,问是何神。答曰:“即城隍之主。”又问何来,答云:“黄河之神欲毁我城,以端河路。我固不许。克后五日,大战于河湄。恐力不禁,故来求救于使君尔。若得二千人,持弓弩,物色相助,必当克捷。君之城也,惟君图之。”秀庄许诺,神乃不见。
至其日,秀庄率劲卒二千人登城。河中忽尔晦冥。须臾,有白气直上十余丈,楼上有青气出,相萦绕。秀庄命弓弩乱射白气,气形渐小,至灭。唯青气独存,逶迤如云峰之状,还入楼中。初时,黄河俯近城之下,此后渐退,至今五六里也。
[选自太平广记]
●●黄河水含沙多,因此河道易淤塞。当然此处淤塞,便在彼处决口,而决口便往往形成改道。自古以来,黄河改道次数,连大带小数以千计。其中大的有六次(取清人胡渭说法),集中于下游。本文写到的唐代滑州城下黄河逐步北移,其实就是此后改道的酝酿过程。黄河从“欲毁我城”——逼进滑州到“此后渐退”,若局限于当时当地,是难于认清这种“神秘”现象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对此作的产生感到奇怪了。滑州即今河南省滑县一带,其州城即滑县的旧县城。有一点须特别指出:现在的滑县与黄河相隔不下一百公里,而且在黄河北面。而唐代,滑州却紧靠黄河,雄踞南岸的。
作品里提到的“黄河之神”,也称河伯,庄子·秋水中已经有“河伯欣然自喜”的句子。所谓“城隍之主”,即管理城池的神,一般直称为城隍,我们不妨称之为城神,此神更是历史悠久,其前身竟已进入周朝岁暮祭祀的八神之列。河神、城神与土神(即社神,俗称土地)、灶神(俗称灶王)等一样,土生土长,血统纯正,不像如来佛祖、南海观音那样是异域来客。
本篇不足三百字,但故事完整。情节虽属虚构,但合于事理。故事分为订盟、交战两层。做为滑州刺史,韦秀庄自然关心州城的安危,“暇日来城楼望黄河”,大约也是感到了黄河的威胁。因此当城神讲出“通名参谒”(报出自己名字来谒见)的缘由,并要求支援时,便当场“许诺”。从“欲毁我城,以端河路”(以毁灭滑城的作法使河道取直,端:正,引申为直)看出,河神是多么凶暴肆虐,但城隍“固(坚决)不许”。至此,毁城与护城的一场争战已不可避免。果然,“克后五日(规定五天之后),大战于河湄(河岸)”。城隍不敢轻敌,“恐力不禁”——担心自己力量不足,支持不住,因而要求刺史“物色相助”——察看情况给予援助。
订盟一节,写得简略而耐人寻味;而描绘交战情状,则善于化繁为简:交战的进程,力量的消长,都通过韦秀庄的观察来表现。因此,头绪错综繁杂,写来却是寥寥数句,然而读者并不感到兴味索然,倒是觉得恰到好处。请让我引征原作以验证此说:“河中忽尔晦冥”——晦冥:昏暗。这当然是韦秀庄所见,此句意在表现河神正集结军卒。“有白气直上十余丈,楼上有青气出,相萦绕”。白气先发制人,而且来势汹汹,显然是河神的大军;青气出自城楼,自然是城隍的将士;“相萦绕”三字,实在妙不可言,描绘两军厮杀难解难分,多么形象,多么准确!厮杀未见胜负,秀庄就参战了。人间刺史和神界城隍的联军大获全胜。
河神真的一败涂地了,此后几十年黄河逐渐北移可以为证。本来“初时,黄河俯近城之下”——俯近:就是居高且靠近,因为河身高出地面,所以用了“俯、字。“此后渐退,至今五六里也”——今:作者活动于唐肃宗、代宗时代,写本篇时距开元年间至少二十年。用几十年间黄河渐退来回映当年那场交战,堪称意味深长。
-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
-
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花盛开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花开不同酵步翻赏”,而花无百日红,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开花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
-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诗鉴赏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华富
-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名言: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句意: 天生出人类,使他们有贪求有欲望,欲望有相应的感觉心情,感觉心情有一定的度。圣人修明适宜之情来克制贪欲,所以不过分纵
-
成千上万只亮紫色的蝶,展着娇俏明媚的翅膀,密密层层栖在闪着光泽的绿叶之上。初到大理古城,从洱海门进人民路,才走几步,壮观的蝶群就惊
-
[原文] 卷第一 天官第一 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刑德’可以百战百胜,有之乎?” 尉缭子对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何者?今有城东西攻不能取,南北攻不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刊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敦书影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刊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
-
【4214】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美〕费拉里著,刘玮编译,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9 25印张,2017年10月第1版,58
-
【原题】:青阳龙池山潮泉其应有时祷于泉上坐顷三应山中人以为未有也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 这是一首有着较强反抗意识的诗歌,篇章短小如同匕首。诗人运用联章的结构形式随心而唱:天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