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鉴赏、赏析和解读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
这是一首有着较强反抗意识的诗歌,篇章短小如同匕首。诗人运用联章的结构形式随心而唱:天黑啦(“式”是语助词,“微”是衰微昏暗),为什么还不能回家?若不是为了主子的差事和贵体(“微”,非; “故”,事; “躬”,身体),我们哪会泡在这雨露泥水里!诗句鲜明地传达出了服役者们怨愤的心声。诗中所叙的压榨是极其野蛮残酷的。 “胡为乎中露(露中)”,说明服役者从清晨一直干到深夜,从事的是超常的劳作; “胡为乎泥中”,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是在泥水之中,条件何等的恶劣。上述这两个方面,带给服役者的痛苦是非人所能忍受的。
“不平则鸣”。本诗所抒发的正是服役者们难以遏制的怨愤之情。这种感情是强烈的、喷薄而出的,因此诗歌的表现手法用赋而不用比兴,痛快淋漓地直抒其情其事,而不加任何的渲染描绘。这种感情又是激越不平的,因而诗歌不用板滞的四言体式,而是二、三、四、五言句式的杂然成章,从而造成跌宕明快的节律,使诗人的悲愤感情得以迅疾直率地表达而出。
清人方玉润曾评述本诗:“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鲁莽读过。”(诗经原始)这无限义理究竟是什么呢?毛诗序附会史实,说是“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黎侯失国,事载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来朱熹又加以申述:“旧说以为黎侯失国,而寓于卫,其臣劝之日:衰微甚矣,何不归哉?我若非以君之故,则以胡为而辱于此哉!”(诗集传)于是,黎国臣子讽劝其君返国就成为本诗的中心主旨,而“式微”一词,也就成了后世诗文中常用的“思归”或“衰落”的典故了。
-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
-
红尘中一路走来,或曲曲折折,或明明暗暗。那点风雨,打在身上,只是男儿必尝的人生五味罢了。只是求索的路上,心灵的磨难与纠结,却是最难
-
《异客》江流秋绝白,楼独风潇煞;夜雨哭兰声,舟终何岸泊!
-
秋风辞刘彻【原文】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1]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2],怀佳人[3]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4],横中流兮扬素波[5]
-
朝罢金铺掩,人闲宝瑟尘。欲知慈俭德,书史乐青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6年级语文必备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文70篇,一到六年级的必备古诗,人教版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人教课标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集锦(精华) 【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
【3642】治国理政这五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巨变(罗平汉主编,人民出版社,17万字,2017年8月第1版,46元)△共11个部分:①全面深化改革;
-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指作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赏析】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旨在表现作者主体意识和文化情
-
宋词典故·兔园旧赏 【出典】 《文
-
典源出处 《庄子寓言》: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 后仕,三千钟而不洎 (ji),吾心悲。 释义用法 曾子说,我在双亲健在的时候出仕,即使当小官,只有三釜的俸禄,心里也高兴,因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