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仁凯》全文和鉴赏
·张鷟·
郑仁凯为密州刺史,有小童告以履穿。凯曰:“阿翁为汝经营鞋。”有顷,门夫着新鞋者至。凯厅前树上有鴷鸟,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凯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凯有德色。
〔选自朝野佥载〕
●●张鷟,唐代文人,历经高宗、玄宗诸朝,善于词章,其小说作品龙筋凤髓判、游仙窟等俱有名,并远播日本。其所著朝野佥载一书属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武则天时期的朝野见闻,文笔质朴,不尚华艳,然而却常寓讥讽于调侃,留下了若干可笑、可悲又可鄙的官宦面影,郑仁凯即是这样的作品之一。作品只写了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反映出了身为密州刺史的郑仁凯,小弄聪明而自鸣得意的心理状态,使人哂笑、鄙夷。
作品开始时讲,郑仁凯的小仆人告诉他自己的鞋子破了,言外之意也很明显,是希望主人代置新鞋。郑仁凯当然也明白,于是温言相慰,说:“阿翁为汝经营鞋。”(我为你想办法寻一双鞋)自称阿翁,俨然长者;保证“为汝经营鞋”也似胸有成竹。他一边答应着,大约也在一边考虑着怎样既为“小奴”寻一双鞋,又能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机会来了,一个穿着新鞋的门人走了过来,于是郑仁凯叫他去厅中树上“掏”鸟蛋。上树自然要脱鞋,趁此机会,郑让“小奴”穿走了门人的一双新鞋。当门人下树无鞋,两脚光赤时,郑仁凯为自己的此举而面露得意之色……
讥讽并不一定都浊声恶语,尖酸苛薄。不动声色地客观叙述,让事件本身的可笑可讽自然显现,有时反而具有力量。因为外露难免平直,而含蓄却更具韵味,赞扬如此,讥讽也是如此。本篇对郑仁凯的言行,作者不着一言评析,而只如实叙述,请读者自己评价。唯因如此,郑仁凯的心理、心灵也就赤裸裸全无虚饰地坦露了出来。一个耍小聪明而近似无聊,心中暗暗自诩、得意而实则心胸偏仄的庸吏站在了读者面前,作者对他的不屑、鄙夷也尽在其中了。
寓讥讽于客观叙述,语势不疾不厉,平缓和平,以事实本身的可笑、无聊达到讥讽的目的,是本篇作品明显的特色之一。
其次,笔记小说大都短小简炼,不容铺陈,最好言简意赅,在不长的文字中,有一、二句摄神之笔,点全文之“睛”,透示作者为文的目的、笔下蕴蓄的感情。对此,本文也有明显的体现。这一句全文的摄神、点睛之笔就是文之最后的“凯面有德色”。如果没有这一句,前文的叙述也仅仅是一场恶作剧的如实描绘,虽也反映了郑仁凯的为人、品性,却没有能够深入到他的内心,揭示不深。有了这一句,就使读者揣摸到他的内心——他对自己的举止十分满意、十分欣赏,而且抑制不住这种满意和欣赏,在自己的神情上流露了出来。尽管是轻微的,却是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的。多么无聊而又浅薄的人!一语而尽彰其实质。文章短小,不能对郑进行全面的、展开的描写,但有了这样的一句,有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人物就显“神”而不干瘪了。同时文章的讽刺的效果也出来了。
寓讥讽于冷静、客观的叙述,讥讽得含蓄而有力量;行文简洁,却有生动的小小细节,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点示了写作的主旨目的,并使讥讽之情由中透渗而出。这些都容于百余字的一篇短小作品中,文章虽短,特色却并不很少,写作上对后来人是有启发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所有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高中必修三的所有诗词。1.劝学(节选)&《荀子》2.逍遥游(节选)&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氓&《诗经》7.离骚(节选)&屈原
-
《诗经》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
-
曹雪芹 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拘原告来审,那原告道:被打死的乃是小人的主人。因那日买了个丫头,不想系拐子拐来卖的:
-
竹桥新月上,水岸凉风至。对月五六人,管弦三两事。留连池上酌,款曲城外意。或啸或讴吟,谁知此闲味。回看市朝客,矻矻趋名利。朝忙少游宴,夕困多眠睡。清凉属吾徒,相逢勿辞醉。
-
我国古代有两部小说集的书名都叫 《述异记》。 第一种是南朝宋祖冲之编撰的。《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10卷。《新唐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小说家类。此书今已失传,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 祖冲之 (
-
祝英台令·晚春① 辛弃疾 宝钗分②,桃叶渡③,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祝 鬓边觑④,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⑤。罗帐灯昏,
-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为本也》经典解读 境界为本也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
-
名言: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注释: 衔: 横在马口中备抽勒的铁, 此指马的缰绳。奔逸: 奔跑。底: 止。 句意: 志向不确立的人, 就象没有舵的船, 没有缰绳的马一
-
《风筝》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回忆。文章通过描绘风筝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童年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借助风筝这个象征,鲁迅也对当时社会中弱者的遭遇表示了关注和呼吁。这篇文章通俗深入,文笔流畅,既让人感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情感,又给予了读者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