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鹧鸪天》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鹧鸪天·贺铸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棲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悼亡词。首句中的“阊门”指苏州。第三句典故出自枚乘七发: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这里比喻失偶。词中被悼之人,胡云翼宋词选注释中说: “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
下片,“原上草,露初晞”中的晞,意为“晒干”。语出古乐府薤露歌: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比喻人生的短促。“旧棲”是指贺铸在苏州的故居。“新垅”,即新坟。末三句,“旧棲”、“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也抒发了寂寞痛苦之情。末句回忆“挑灯夜补衣”
的往事,对自己的心情虽不着一笔,字里行间却充满着血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宣纸古诗词带图,内容包括适合整张4尺宣纸写的古诗词,适合整张4尺宣纸写的古诗词,适合整张4尺宣纸写的古诗词。您好!这些都适合。五言绝句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宋词典故·掌中飞燕 【出典】 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一八:“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此事《事类赋注》卷一一引作《拾遗记》。《梁书》卷三九《羊侃传》:“儛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
-
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 ① !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 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骄骢看并逐 ② ,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③ 。 卢安节《明大司马卢公年谱》载:“崇
-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
-
十六年前,父亲走后,老母亲才万般无奈进了城,乡下老屋成了空巢。从此,我也就少有回去栖息。怀乡之苦和望乡之痛与日俱增。从那个时候开始
-
米芾《垂虹亭》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②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③ 【注释】 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②洞庭:此处是太湖的别称,并
-
车胤囊萤 ① 读书,孙康映雪 ② 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 问:“何往?”门者曰: “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 见康闲立庭中, 问: “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
《巴马修道院》 18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斯丹达尔的重要作品。小说以虚构的巴马小公国为背景,反映1796至1830年意大利北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斗争
-
州民知礼让,讼简得遨游。高亭凭古地,山川当暮秋。是时粳稻熟,西望尽田畴。仰恩惭政拙,念劳喜岁收。澹泊风景晏,缭绕云树幽。节往情恻恻,天高思悠悠。嘉宾幸云集,芳樽始淹留。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
子夜四时歌(选四) 【原诗】:春歌一春林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