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米芾《垂虹亭》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米芾《垂虹亭》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米芾垂虹亭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释】 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②洞庭:此处是太湖的别称,并非湖南的洞庭湖。文选李善注:“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石室,俗谓洞庭。”③桑苎:桑树与苎麻,此处代指故乡。

【译文】 浩渺太湖之上,飘浮着一叶断云般的小帆。湖中鲈鱼白亮亮如同美玉,柑桔宛若金子金灿灿。我想写一首新诗寄往遍植桑苎的家乡,告诉亲人:这垂虹的秋色呵,弥漫了中国的东南! (陶文鹏)

【集评】 今·顾之京:“首句……‘一叶’不同于‘一片’,它与‘帆’都具有飘浮的动感,因而全句虽不用动词,却都能将动态隐含于名词与量词之中。次句两个‘破’字分别与‘玉’、‘金’搭配,既表现出玉破而成鲈鱼、金破而成柑桔的瑰奇境界,又形成‘句中对’造成音节的和谐与明快。第三句……用‘桑苎’代指家乡,十分新颖,使人联想到‘绿树村边合’的质朴乡村,恰与具有绚烂色彩的第二句形成对比。末句中仅用一个‘满’字,就写出了秋色的弥漫,正是‘烟云掩映’的‘米家’山水笔法。”(宋诗鉴赏辞典第629页)

【总案】 这首诗也突出地体现了米芾画家而兼诗人的特征。诗人以垂虹亭作为一个聚光点,把太湖的秋色写得格外明丽广阔,同时,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一叶白帆飘在太湖上,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太湖的美丽风光。“玉破鲈鱼金破柑”,则是通过简化的手法突出鲈鱼和柑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玉”“金”,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也表现出其美质。后两句情中含景,景中渗情,把深厚的乡思和对太湖秋色的挚爱,融合起来表现,用笔巧妙。



猜你喜欢
  • 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夏游杭州西湖词作

    壬申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时作者二十一岁。是年,作者因随父出京赴徽州知府之任,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故乡杭州。这首词,即作于是夏游杭州西湖时。

  • 孔霞《割青草的小姑娘(外一首)》

    割青草的小姑娘遍坡绿草野花都是她的小姊妹她能叫出所见野花的名字她能知道所見青草的习性她每割下一草一花嘴里都不由地唤出它们的美名然后

  • 错怪人

    错怪人“错怪人”是一种误会。“错怪人”似乎是湖州土话。别处当然也有这一句话,不过湖州人以此为口头谈,讲话时常常“错怪人,错怪人”地

  • 《麟之趾》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提婆达多

    稍微熟悉佛教史的人都会知道提婆达多这个人物。“提婆达多”是梵文Devadatta音译,旧译“调达”,意译“天授”。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堂兄弟,后来加入了僧团,作了和尚。这个比丘在佛典里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

  • 《思文》情诗三百首赏析

    思文 作者: 郝建国 【本书体例】

  • 《两肉缘》原文和解析

    两肉缘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清写刻本。 明朝嘉兴府秀水县有一监

  • 尚书《汤誓第一》译文与赏析

    汤誓第一汤誓第一 【原文】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1],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2]小子,

  • 《泗州东城晚望》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泗州东城晚望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题解泗州,泗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历史地名,

  •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名言: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注释: 罢(pi): 疲弱无能。知: 通“智”, 有智慧, 聪明。博: 渊博。浅: 浅陋。粹: 精粹。杂: 芜杂。 句意: 作为君子, 自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