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盛爱牡丹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⑤。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注释】①蕃:众多。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故称“李唐”。③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 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 而不端庄。④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⑤君子:道 德高尚的人。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鉴赏】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 (今江西于都)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建濂溪阁,请周敦 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 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全文仅119个字,却写得层次分明,言约意丰,立意高远。首先,对莲 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接着,揭示了莲的喻义,作者以莲自况,抒发了内心 深沉的慨叹。
莲之美在于“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身处污 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写出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莲端庄清洁,不容俗人轻慢玩弄。莲的形象,恰如 傲然不群、高尚庄重的君子。莲的形象,可以比喻君子立身处世不受污浊 环境熏染,也不媚世俗,他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襟怀坦荡,为人正直,卓然 自立,令人肃然起敬。莲的形象,同样也是作者人格的写照。作者说:“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像他一样具有莲之高洁的人 实在是太少了。
本文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从“出淤泥而不 染”起,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 肯定和追求,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俗心理和自己追求 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多次以菊、牡 丹来反衬莲之美;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 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语言精练,形象生动。以一个“爱” 字贯通全文,结构谨严。在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 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却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何宝琪,汤克勤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04-305页.
-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 。 【注释】 1.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这两句是作者与侍女的问话。 2.绿肥红瘦:绿指绿
-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蜂喧鸟
-
瞻仰李大钊先生故居,还未置身内宅,门前不远处,那一棵古槐,就用它的灵性,它的超凡脱俗,把我满心的虔诚留住。古槐,内含清奇的神韵,外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共同分担忧虑;而后要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乐趣。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时事热点,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享受青春带来的乐趣。只有在关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责任感和幸福感的一代。
-
《菊花·刘员外寄移菊》咏菊花诗鉴赏 李山甫秋
-
权奇卷十五权奇卷十五 【原文】 尧趋禹步,父传师导。三人言虎,逾垣叫跳。亦念非仪,虞其我暴。诞信递君,正奇争效。嗤彼迂儒,漫云
-
丰子恺《渐》原文 丰子恺《渐》赏析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的为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活在日常生活里的智者。而《渐》这篇散文,即是他个性的一个典型展示。 智者的含义比较容易明了,即喜欢思考的人,善
-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轰如鞭石矻且摇,亘空欲驾鼋鼍桥。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征南将军
-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珮,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记从来、人生行乐
-
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然而又好像很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