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则嗜欲淡”注释、译文和评析
【注释】修:研究,学习。求:寻求。品:品质。
【译文】训令说:人生增进道德和成就功业,都要从读书开始。多读书,人的嗜好和贪欲就会变淡;嗜好和贪欲变淡,各项费用开支就会俭省;费用俭省,人的各种钻营和贪欲就会减少;钻营和贪欲减少,人为自己确立的品质就会趋向高尚。
【评析】多读书之所以能使人“嗜欲淡”,是由于读书本身首先挤占了嗜欲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读书是与高人谈话,书中的真理能够冲淡人们最容易产生嗜欲的现实氛围。如果不能对这种氛围有所超拔和独立,生活难免不被弥漫四周的钻营和攀比的氛围压迫得十分混乱和惊惶。所以康熙说:“营求少则立品高。”
-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
作者: 李芒 【作家简介】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俳
-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2〕,想同之也〔3〕。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
《现代散文作品·“友邦惊诧”论》简析 鲁迅著。发表于1931年12月《十字街头》,收于《二心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寇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味哀求国联出面调处。十二月间,各地爱国学生纷
-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目蓬蒿共一丘。 【原诗今译】 含笑的桃李花儿,迎来了佳节清明。 那无人祭
-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
-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
-
[宋]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
-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礼经典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每当我经过部队营门的时候,心里就总有种异样的感觉,因为我知道,那里总会有一双挑剔的眼神在把我注视,那里更有一颗年轻的心在把我期待。 说到其中的缘由,或许要从我刚上军校的时候开始。 记得那时候,除了我们每天正常的操课外,学校也时不时安排了我们一些
-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 2 ,介甫参政谏议阁下 3 :光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 4 ,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 5 。春暖,伏维机政余裕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