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唐韵》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孙愐,开元年间曾作过朝议郎行陈州司法,其余不详。唐韵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宋代范镇东斋纪事说:“自孙愐集唐韵,诸书遂废。”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注音采用其反切,陈彭年等撰广韵,仿照其体例。可见其地位及影响。唐韵现有两种本子,据王国维考证,一本是唐开元中初撰之本,一本是唐天宝年间重定本。有学者认为天宝本不是孙愐所作。
开元本现已不存,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录有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的韵目数,从中可知开元本唐韵的大致情况:全书共分五卷,上平声二十六韵,下平声二十八韵,上声五十二韵,去声五十七韵,入声三十二韵,总计一百九十五韵。这跟王仁昫切韵韵数相同,但二者在收字方面有差异。跟陆法言切韵相比,上、去二声各多一韵。此书对字义的训释较强,除进行一般的训释外,对有关的事物名称、姓氏、原委、州县名号都加以说明,并注明出处。引书除有古代字书、韵书、训诂书如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解字、玉篇、声谱等之外,又引证了古代经典、诸子著述、各代史书等著作。此书对字形极为考究,“字体偏旁,点画意义,从木从才,著彳著亻,并悉具言”。对字形辨正的依据主要依据说文解字、玉篇等字书。
天宝本已经失佚。清末吴县蒋斧于1908年在北京得到一部唐写本唐韵残卷,即天宝本残卷。此残卷去声分五十九韵,比切韵去声多出三韵:入声分三十四韵,比切韵入声多出两韵。如果按照相应的平声、上声推测,此书可能分二百零四韵,与广韵韵目总数相近。小韵数目多于王仁煦切韵。此书增收字的数目不详,在增收字前均标有“加”字,表明此字为增收字,此书在同音字的第一个字下注明增收字的总字数,如“气”字下注“三加一”,“妒”字下注“八加一。”所增收的字基本都注明出处。该书注释体例与陆法言切韵基本相同,先注释字义,次辨正字形,最后注明反切,这种体例与王仁昫切韵相反。此书注释详尽,引书繁多,尤其在官制、地名、人名和姓氏方面注解得特别详细。
清纪容舒撰有唐韵考五卷。据大徐说文的反切将唐韵全部反切排比系联,以此考求其声类和韵部,并与广韵相对照,可参阅。另有顾炎武唐韵正二十卷,在音学五书中。
汉学堂丛书、黄氏逸书考收有唐韵二卷。小学蒐佚下编收有唐韵一卷。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初集收有唐韵佚文一卷、唐写本唐韵残卷校勘记二卷。
-
林则徐与公踪迹靳从骖, 绝塞仍期促膝谈。他日韩非惭共传, 即令弥勒笑同龛。扬沙瀚海
-
【题解】 作者苏轼,这是 《浣溪沙》组 词的第五首,写归途中的感受。开 头写雨后途中的景色: 草软色新, 沙平路净。此种美景佳境触发了作 者的情思,不禁扪心自问道,什么 时候自己也能解职归田,享受这大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内容包括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芳草9988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课内)部编版七年级(上)《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
-
【注释】 选自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入门见嫉:选进后宫的嫔妃,都遭到她的嫉妒。入门,入宫。见嫉,被武则天嫉妒。 蛾眉:眉毛如蚕蛾的触须般弯曲细长。形容女子眉毛美貌。后用以代指美女。 掩袖
-
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旧事真成一梦过,高谭为洗五年忙。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稽首愿师怜久客,直将归路指茫茫。
-
茶为西南病,岷俗记二李。(杞与稷也。)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谓思道与侄正孺、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也。)君家尤出力,流落初坐此。谓当收桑榆,华发看剑履。胡为犯风雪,岁晚行未已。念归诚得计,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轼《八声甘州》苏 轼 苏 轼 寄参寥子 ①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②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宋)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名世的李清照,也曾有天真活泼、不识愁滋味的青年时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