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新荷》全诗原文鉴赏
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北宋周敦颐曾作爱莲说,把莲花尊为“花之君子”,极力赞美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高贵品质。李群玉的新荷则赞美了莲花昂扬向上的精神。为莲花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洁形象,增添了新的光彩。
新荷以“新”字为题眼,写得别开生面,饶有兴味。那么,新荷“新”在何处呢?
从小团结,共同有为,是其一。“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名句。每株新荷那平贴水面的八九个叶子,既不是分散的,也不是相压的,而是彼此相连接着的,宛如八九个人面向中心手拉手地站成一圈。看,新荷多友好团结呀!“散点绿池初”,即“于初散点绿池。”“散点”即分散开来点缀着。“初”,即从当初就这样之意。为了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景,株株新荷从当初一出水面开始就有意识地分散开来,以自己特有的新绿点缀、美化碧绿的池水了。看,新荷多么有作为呀!
成长虽快,但不争春,是其二。“嫩叶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新荷的嫩叶长到刚一平贴水面的时候,嫩叶照出的圆圆阴影就已经能够隐蔽住游鱼了。“圆阴已蔽鱼”一句,用词十分巧妙,特别是“蔽”字,更令人叫绝!因为这五个字虽平常,却包含了六层意思:①新荷长得真快;②圆阴能蔽鱼叶更能蔽鱼;③“蔽”字能说明圆阴是游鱼防止日晒和人害的庇护所;④“蔽”字能证明新荷的威望高于浮萍和弱荇;⑤“蔽”字能证明新荷不与浮萍和弱荇争春;⑥“蔽”字能使画面增加新的层次和色彩:嫩叶贴水;叶下有阴;阴处有鱼。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可谓妙哉!新荷不争春,什么争春呢?“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与新荷同生一池其阴都无法“蔽鱼”的浮萍和弱荇却偏要争春。为了招徕游鱼戏于其下,都卖尽了风骚,出尽了丑态:一个是越遮叶子越合不拢;一个是越绕叶子越稀疏。看,不争春的新荷多高尚呀!
随遇而安,志大才高,是其三。“半在清波底,芳心卷未舒。”绝大多数植物的花和叶埋在水中皆死,而新荷的花和叶埋在水中全活。这个事实证明,新荷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半在清波底”就是随遇而安的表现。如果把新荷看成是才大志高之士,那么“半在清波底”的“半”字,就是从数量方面言其才大,因藏露各有一半。而“芳心(花心,花朵)卷未舒”的“芳心”,就是从质量方面言其才大,因荷花的花,其香淡远怡人,其色灿若明霞,非一般花可比。“芳心卷未舒”言其志大,花不到时候不开。一旦千顷碧荷开放,便是:“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作品赏
-
古文观止·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① 月日,愈再
-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清明笑语闻空虚,斗乘巨浪骑鲸鱼。春罗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犹疑王母不相许,垂雾妖鬟更传语。 作品赏析妖鬟:一作娃鬟。传语:一作转
-
小马哥:
-
在黄景仁众多显赫的七言古风中,有两首以虎为题材的诗,其一是《圈虎行》,另一便是这首《捕虎行》。
-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
《当代散文作品·万古青春》简析 杨朔著。作于1954年春,收于《杨朔散文
-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作品赏析【注释】:
-
一父亲学做木匠,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爷爷的决定。照理,父亲那么聪明,书肯定读得很好。但爷爷家里实在太穷了,穷得连米糠都买不起,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