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鉴赏
古文观止·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①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②。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③。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 为獱獭之笑者④, 盖十八九矣。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 “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⑤,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 其不哀之,命也; 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⑥,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注释】 ①应科目: 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唐代科举制度设生徒、乡贡、制举三科取士,取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因名目繁多,故称科目。②天池: 大海,南海。见庄子·逍遥游: “南溟在天池也。” 又: “穷发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滨: 水边。濆(fen): 堤岸,指江岸、水边。常鳞凡介: 平常的水生动物。鱼类为鳞,龟类为介。品汇: 同一品类相互聚汇,或指同一品类。匹俦 (chou): 相等同。俦,伴侣,匹配。③寻常尺寸: 指很小的范围。寻常, 古代的度量单位, 八尺为寻, 倍寻为常。④獱(bin): 小水獭。⑤庸讵(ju): 相当于“岂”,表反诘。一作 “庸遽”。⑥疏愚: 疏忽愚陋,粗鲁愚昧。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三拜上:
南海的水边,大江的岸旁,听说有个怪物,它不是平常那些披鳞带甲类的水族。它得到了水,就能变风化雨,上天下地都不困难。可是一旦离开了水,哪怕就那么一尺来远,并无高山大丘、长途险关的阻拦,却只能穷愁于干涸,毫无办法把自己趋移到水里去,因而受到水獭之类取笑,则是经常的事。如果有人可怜它的困境 ,而去帮它挪动一下,只不过是一伸手、一提脚的轻易事情。但这怪物却偏偏因自己与众不同而自负,宣称道: “就是死了烂在泥沙里,我也宁愿这样; 如果要我低头搭耳,摇着尾巴去向别人求得怜悯和援助,那决不是我的意愿。” 所以有力量的人碰到它,都像没看见一样。这东西到底能继续活下去,还是很快就会死呢? 实在是不清楚了。
现在又有一位有力量的人来到它面前了。姑且试着抬头叫喊他一声吧。但又怎么知道这位有力量的人会不同情它的处境,忽略一伸手、一提脚的工夫,把它送到水里去呢?他能够同情它,是命运; 不同情它,也是命运; 知道这些都是命中注定而又偏偏要叫喊他,也同样是命运啊!
韩愈我今天的处境,确实和上面所说的那个怪物差不多了,所以不顾粗鲁愚陋而说了上面这些话。阁下您也许能够哀怜体察吧。
【鉴赏】 这篇富有寓言色彩的信,是韩愈在贞元九年(793)应博学鸿词科考试时写的。作者巧妙地以怪物自喻,而以有力者喻当朝权贵,反映了一个身处困境的士人积极进取、追求功名的精神,抒发了自己空怀奇才而不见重于时的积郁。信中并不直言其事,而是通过描写一个失水即死、得水即活、急待有力者费举手之劳而转之清波的“怪物”来比喻自己的才能,人格,处境,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这种设喻奇特而得体,比直说要生动得多、高明得多。这样构思用笔既使自己虽是求人相助,却显得理直气壮、不卑不亢、很有分寸,又使行文气势磅礴、曲折多变,能打动对方。
-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二章。 识(zhì):记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 ,稍迁至栘中厩监 ②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 ③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 ④ ,且鞮侯单于初立 ⑤ ,恐汉袭
-
【原题】:同宣卿和仲仲达游上封值雨百归时上封辩病南台珏同行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翻译与解读
-
昆山徐健庵 ① 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馀之书。凡
-
上阙写废寺之外景,荒凉冷寂,繁华消歇。“败叶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树叶凋零了,遂成“败叶”,而萧瑟的秋风又将这些枯叶吹到溪水里。“填”字说明败叶之多,给人一种沉重压抑之感。“水已冰”说明时令已值深秋冬。“夕阳犹照短长亭”说的是荒秋暮景。黄
-
基督教的临终仪式。又称“终傅”。是教徒临终之时所行的敷擦“圣油”的仪式。奉行此仪式的主要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教徒。每当教徒因生病和老迈行将死去之时,亲友家人要请来神父听其做最后的忏悔,然后由神父用“神圣”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本诗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
-
世之显学 ① ,儒、墨也。儒之所至 ② ,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③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 ④ ,有子思之儒 ⑤ ,有颜氏之儒 ⑥ ,有孟氏之儒 ⑦ ,有漆雕氏之儒 ⑧ ,有仲良氏之儒 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