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戴熙
雨后龙孙长①,风前凤尾摇②。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③。
【注释】
①龙孙:笋竹之别称。张淏云谷杂记·竹之异品:“辰州有一种小竹,曰龙孙。”又梅尧臣韩持国遗洛笋诗:“龙孙春吐一尺芽,紫锦包玉离泥沙。” ②凤尾:状竹叶。③指日:屈指可数的日子,指日可待。干霄:直冲云霄。
【评说】
本诗选自戴熙习苦斋画絮。
戴熙(1801—1860),清代画家,字醇士,号鹿床、井东居士、莼溪、松屏、鹿林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任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告病归故里,主讲崇文书院。太平军攻入杭州,自尽而亡。诗文、书画、冶印等均有较高修养和水平,与汤贻汾并称为“汤戴”。山水初学王石谷,后喜临奚冈,亦写竹石小品及花卉、人物。著有习苦斋诗文集、习苦斋画絮等。代表画作有秋林远岫图、小栖云亭图等。
松竹梅兰等传统题材的题咏,往往多用“比德”,借以表明志节,戴熙的这首题画竹则在诗中抒写一种人生哲理,这在历代题画诗中还是少见的。春风春雨,像催生新的生命,万物欣欣然,雨后的龙孙竹笋纷纷冒出地面,茁壮成长,一直冲干云霄。清风过后,竹叶摇曳多姿,在月光下留下它动人的身影。这一切,令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叹赏不已。要想有竹的这一辉煌,只有两个秘诀,就是:虚心和根底牢固。诗的第三句就此申发,转以喻人,作者认为,只要有了虚心的品格和扎实的学问,是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令人敬仰相看的。
-
掩涕发陈编,追思二十年。门生今白首,墓木已苍烟。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此言今始残,知不愧黄泉。 作品赏析【原题】:余昔留守南都得与杜祁钱唱和诗有答公见赠二十韵之卒章云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期无辱知己肯
-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
-
半日记身体在阳光下舒展,暖暖的。一盏清茗润入肺腑,甘洌微苦,但是温暖,就像被太阳晒过的味道。远处,谁家的音乐轻触耳膜,似有若无地飘
-
辛弃疾《水龙吟》辛弃疾 辛弃疾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① 渡江天马南来 ② ,几人真是经纶手 ③ 。长安父老 ④ ,新亭风景 ⑤ ,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⑥ 。算平戎万里 ⑦ ,功名本
-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名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释: 及: 到。颜色: 脸色。瞽(gu): 瞎眼。 句意: 没有轮到说话却先说了, 这叫做急躁; 该说话了却不说, 这叫做隐瞒;
-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
-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
-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老。百工五种
-
前半篇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人们倾城出郊踏青、歌舞宴游欢乐、热闹的情景,犹如一幅赏春风俗画,充满了对美好春日、美好生活的咏赞。开端两句,先点出新春,为“踏青”烘托了气氛,因为踏青是在人日(即正月初七),正是新年初过的时节。“城中”四句,形象地
-
东不可名园东不可名园 【原文】 今人亭馆园池,多即其方隅[1]以命名。如东园、东亭、西池、南馆、北榭之类,固为简雅,然有当避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