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估计”
“两个估计”是“四人帮”一伙蓄谋已久的产物。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张春桥、姚文元就伙同林彪、江青,大肆攻击教育战线,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的成就,竭力丑化、打击知识分子。1969年6月,张春桥、姚文元就在上海组织人马,炮制了一个上海市中、小学教育革命纲要。纲要中说:“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局面,使上海市中、小学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伙人还宣称:“我们这条战线上,刘少奇反革命修正路线在文化革命前,自始至终占着统治地位”。上述言论,实际上就是炮制“两个估计”的“指导思想”。
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四人帮”一伙千方百计篡夺这次会议的领导权。他们一方面把“四人帮”的干将、亲信拼命塞进去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又竭力排斥原教育战线的同志。在出席会议的631名代表中,“文革”前搞过教育工作,包括沾过教育战线边的,仅占三分之一。这样,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都不熟悉“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工作情况。但尽管如此,会议的许多代表仍然提出,十七年教育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应该肯定毛主席的革命战线在教育战线占主导地位。“四人帮”一伙对此大为恼火,对坚持正确意见的代表扣帽子、打棍子,竭力压制这些同志。迟群诬蔑这些同志“立场、感情、态度有问题”,质问这些同志“到底是哪条路线上的人”,叫嚷“这样的人若不转变,能否继续参加会议,值得研究”。他们用所谓“大批判开路”,把片面搜集到的诬蔑十七年教育战线的材料抛出来,大造舆论。在“四人帮”一伙把持下,这次会议造成了一个对十七年、对知识分子只许说坏话、不许说一句公道话的局面。
在这祥的情况下,“四人帮”经过密谋策划,由迟群挂帅起草,张春桥、姚文元修改定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正式抛出了所谓“两个估计”。自此以后,“两个估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四人帮”一伙打击压制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两根大棒。
-
作者简介 卢新华,1954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68年毕业于山东省长岛中学,后回江苏原籍插队劳动,在此期间又读了两年半高中。197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3月退伍,在江苏南通地区农
-
帘卷平芜接远天,暂宽行役到樽前。是非境里有闲日,荣辱尘中无了年。山簇暮云千野雨,江分秋水九条烟。马蹄不道贪西去,争向一声高树蝉。
-
【4693】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十二讲(赵周贤主编,人民出版社,18 3万字,2019年7月第1版,49元)△12讲:①提升政治能力的重大意义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出处】唐王维《八阵图》。 【译注】首句概说诸 葛亮有盖世之功业,辅佐刘备创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接着又具体 说他创制八阵图更加成就了他的威
-
上片侧重写景,“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是写眼前的实景,月亮已落,参星横斜,正是天将破晓之际,纳兰已经要从汉儿村出发了。“客绪”是指一种行旅怀乡的愁思。这满心的情绪,真真是,又该从何说起。在这样的茫然无奈中,词人抛出了虚化的两句,“望里
-
宜春苑中春已归〔1〕,披香殿里作春衣〔2〕。新年鸟声千种啭〔3〕,二月杨花满路飞。河
-
【诗句】空山不见人 【出处】唐王维《鹿柴》。 【译注】空山中看不见一丝人影。 这两句诗很生动地刻画出深山的幽静意趣,情韵悠远,耐人寻味。 【全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
-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
-
张元幹 一别三吴 ② 地, 重来二十年 ③ 。 疮痍兵火后, 花石 ④ 稻粱先。 山暗松江 ⑤ 雨, 波吞震泽 ⑥ 天。 扁舟莫浪发 ⑦ , 蛟鳄正垂涎 ⑧ 。 熠熠 ⑨ 流萤火, 垂垂饮倒虹 ⑩ 。
-
絮乱丝繁不自持,蜂黄蝶紫燕参差。榴花最恨来时晚,惆怅春期独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