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子夜歌·〔落日出前门〕》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南朝]民歌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本诗属南朝新乐府民歌清商曲辞·吴声歌。这是当时吴地(今长江下游)最有代表性的民歌子夜歌 (共四十二首)的第一首。
“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唐书·乐志)以后按此曲调所唱的歌均称子夜歌。而且在当时“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四十二首子夜歌多为“绝妙好辞”。郑振铎说:“实际上为六朝文学的最大光荣者乃是‘新乐府辞’”……“她只有一个调子,这个调子便是少男少女的相爱。她只有一个情绪,那便是青春期的热恋的情绪。然而在这个独弦琴上,却弹出千百种的复杂的琴歌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于是,欢情之乐,离情之悲,怀人之怨,相思之苦,无不跃然纸上,其大胆、清新、宛曼、自然,曾给旧文学一种新力量。
“落日出前门”一首是写青年女子见到情郎之前的“准备工作”。静夜是爱情的伊甸园,因此,女主人公“落日出前门”,黄昏时分便踏上求爱的旅途。起句平淡之中暗含渴求一见的急切。出门之后便是“瞻瞩见子度”,——瞻前顾后,远远地搜寻着情郎的身影,等待情郎翩翩“度” (通渡)过。 西厢记张生盼崔莺莺道: “数着她脚步儿行,倚定窗棂儿待。”“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而这一切在子夜歌中却全部凝结在“瞻瞩见子度”五个字上,虽不及王实甫渲染得淋漓尽致,却也凝练地道出了情人间的期待心理。而且从女主人公左顾右盼的举动可见,二人并非早已约定,是那女子在情郎必经的路上苦苦等期。这是第几个浪漫的黄昏了呢?诗人并不交待,倒是笔锋一转,让女主人公在等待当儿先欣赏一下自己的打扮: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姣好的面庞,美丽的发髻,——也许在梳妆之际早已打量过十、百次,故此凝神结想,历历在目。女为悦己者容,更为己悦者容, “冶容多姿鬓”五字道出了女子精心修饰的良苦用心。其美丽何以见得?结句道: “芳香已盈路”。至此,一位香气袭人的女郎的形象分明立在读者面前,让人如见其人。 “有缘千里来相会”,连读者诸君也会替这位精心准备的有情人祝福,但愿她能尽快见到自己的意中人,如愿以偿。
-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名言: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注释: 阙文: 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已残缺不全的散文。遗韵: 指古代留传下来的韵文。谢朝华于已披: 已开过的花
-
【题 解】本文讲述了王生不守本分,入山求道未成反而受了捉弄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
-
已嗟池上别魂惊,忽报梦中携手行。此夜独归还乞梦,老人无睡到天明。
-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
-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
交友类名言赏析《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欧阳永叔李秀才东园亭记 修友李公佐,有亭在其居之东园。今年春,以书抵洛,命修志之
-
(节自 《田儋列传》) 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 ① 。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 ② ,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 “臣亨陛下之使郦
-
柳宗元《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水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
-
罗大经《能言鹦鹉》 上蔡先生云 1 :“透得名利关 2 ,方是小歇处 3 。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之鹦鹅也 4 。”朱文公曰 5 :“今时秀才,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 6 ,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