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1],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2],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3]。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4],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段意】 介绍贾谊年少才异,被荐为博士后,一年中即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字数:238[1]吴廷尉为河南守:此指一位姓吴的贤者,在未提拔为廷尉前,曾任河南郡郡守。廷尉:官名,九卿之一,掌刑狱。
[2]李斯:先事秦王嬴政,任客卿;秦统一天下后位至丞相,后被赵高诬为谋反,腰斩咸阳市中。
[3]指贾谊答对诏议,说出了人人所想说的意见。
[4]超迁:破格提拔。
-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翻译与解读
-
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名言: 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注释: 末年: 晚年。当缘: 定因。通审: 通达、明察。志气: 心志和气度。不激不厉: 不激烈。厉: 激烈。风规: 风度、品
-
知君月下见倾城,破恨悬知酒有兵。老守亡何惟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花枝不共秋攲帽,笔阵空来夜斫营。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 作品赏析【原题】: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梁交且见寄,次
-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君不见李
-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意思】相问:问起我的情况。冰心:心像冰那样纯洁,比喻心地光明、 思想高尚。玉壶:晶莹透明的玉做成的壶。 此
-
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
-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朱门虽易地,玉树有余阴。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黄巢《菊花》诗虽然也是写菊花,但含意与格调与传统咏唱菊花诗大不相同,是完全带有颠覆性的,寄托了自己改天
-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作品赏析【注解】: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3、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