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意思,出处,故事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相当于“您”。“足下”一词的产生,与晋文公有关。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躲避灾祸在外逃亡19年,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于是,他便大加封赏有功之人。当年一直追随重耳出逃的介子推曾割股奉君,功劳甚伟,却没有受封,而他本人也有归隐之心,不愿受赏,于是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中。晋文公得知后非常后悔,亲自到绵山找他,他始终躲着不出。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焚山想迫使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坚不下山,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伤,特意命人砍下这棵烧焦的树,用此树之木做了一双木屐穿在脚上,平时总是看脚下的木屐感叹:“悲乎,足下!”
从字面上理解,“足下”一词是“脚下面”的意思,但由于它起初就代表着为晋文公所敬重的介子推,因而,后来就逐渐演变为表示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
-
名言: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句意: 安稳恬淡, 则忧患不能进入, 邪气不能侵袭, 于是德性完整而精神不亏损。 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刻意》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
童婉争奇 日本江户初期写本《童婉争奇》目录书影 日本江户初期写本 《童婉争奇》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寓言小说。三卷。卷上为小说正文,共九节;卷中、下辑录有关之诗词曲赋。题“竹溪风月主人浪编”,作者即邓
-
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河边。万户楼台
-
【3009】昆明的雨(汪曾祺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4 6万字,2011年2月第1版,25元)△本书分三部分:滴绿的柳;西南联大;美食与花。○汪曾祺
-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这
-
一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这样的话: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无法抑制的渴望,对知识永不停止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
-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
-
闲居姚合①不自识疏鄙②,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注释】①姚合(约
-
岳阳馆中望洞庭万古巴丘戍,平湖北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简析诗人旅居岳阳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