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

梁启超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两途,斯即吾淬厉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也。一人如是,众民亦然。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虽然,保之云者,非任其自生自长,而漫曰“我保之,我保之”云尔。譬诸木然,非岁岁有新芽之茁,则其枯可立待;譬诸井然,非息息有新泉之涌,则其涸不移时。夫新芽、新泉,岂自外来者耶?旧也而不得不谓之新,惟其日新,正所以全其旧也。濯之,拭之,发其光晶;锻之,炼之,成其体段;培之,濬之,原其本原。继长增高,日征月迈,国民之精神于是乎保存,于是乎发达。世或以“守旧”二字为一极可厌之名词,其然岂其然哉?吾所患不在守旧,而患无真能守旧者。真能守旧者何?即吾所谓淬厉其固有而已。

仅淬厉固有而遂足乎?曰:不然。今之世非昔之世,今之人非昔之人。昔者,吾中国有部民而无国民。非不能为国民也,势使然也。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圣贤所训示,祖宗所遗传,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家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乡、一族人之资格,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夫国民之资格虽未必有以远优于此数者,而以今日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苟缺此资格,则决无以自立于天壤。故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已,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今论者于政治、学术、技艺,皆莫不知取人长以补我短矣,而不知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不取于此而取于彼,弃其本而摹其末,是何异见他树之蓊郁而欲移其枝以接我槁干,见他井之汩涌而欲汲其流以实我眢源也!故采补所本无以新我民之道,不可不深长思也。

世界上万事之现象不外两大主义,一曰保守,二曰进取。人之运用此两主义者,或偏取甲,或偏取乙,或两者并起而相冲突,或两者并存而相调和。偏取其一,未有能立者也。有冲突则必有调和。冲突者,调和之先驱也,善调和者,斯为伟大国民,盎格鲁撒逊人种是也。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譬之指物,以一手握,以一手取。故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原载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第1号

〔注释〕 ①淬(cuì)厉:即淬砺。把烧红的金属材料放进水或油里急速冷却,以提高材料的硬度。砺:粗硬的磨刀石。淬厉为加工提高之意。 ②厘然:形容有条理。 ③濯(zhuó):洗涤。 ④浚(jùn):疏通,挖深。 ⑤眢(yuān):眼球枯陷失明,引申为枯竭。  ⑥盎格鲁撒逊人:即盎格鲁-撒克逊人。 ⑦蹞(kuǐ)步:亦作“跬步”,半步。

〔鉴赏〕 塑造近代社会的理想人格,是新民说的宗旨。新民说由二十篇论文汇编而成,写于1902—1906年。1900年东渡日本后,梁启超的思想较戊戌变法期间有了一个飞跃。这一陡变,成了他思想最为激进的时期。在梁启超看来,戊戌变法未能成功,与顽固派的极力反对相关,也与国民素质欠佳有关。“新法”在中国讲了“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是因为“于新民之道未曾留意焉者也”。在两千多年专制主义重压之下,只有君主一人有自由,民众毫无自由;君主一人握权力,民众没有权力。失掉了自由与权力的民众,不可避免形成奴性,造成依附人格。对这种根深蒂固的奴性,梁启超称之为“心奴”。他说:“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新民说·论自由)新民说的首篇就是“论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1902年2月,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刊。该报章程第一条就是:“本报取大学新民之定义,以为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这里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问题,以及“新民”为国家变更面貌的先决条件的问题。

梁启超心目中的新民,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格。新民具有自由独立的人格,有着天赋的权利意识,同时富有冒险进取精神与强烈的上进心。造就“新民”的前提有三条:一是推翻专制主义政体,实行民主立宪;二是学习其他民族长处,培养近代人应有的品格;三是继承传统,弘扬固有的民族精神。

后两条就是梁启超对新民所定的界说:“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新民”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有用成分,不能“尽弃其旧”。梁启超在自由书中说,“新民”的主张源于大学。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的话,宋代理学家二程与朱熹认为,把“亲民”诠释为“新民”。梁启超没有受程朱理学对“新民”所作的局限于心性修养理解的影响,而是撷取清初哲学家李颙的主张。梁启超在自由书中说:“大学曰:作新民,能去旧染之污者之自新,能去社会旧染之污者谓之新民。若是者,非悔未由。悔也者,进步之原动力也。”这是从李颙“悔过自新”说衍化出来的。李颙被时人视为与黄宗羲、孙奇逢并列的清初三大儒之一,他在评论哲学家史上各家时说:“虽各家宗旨不同,要之总不出‘悔过自新’四字。”(二曲集卷一悔过自新)“悔”便是人们认识过失而自觉努力去自新的动力,“过”就是“心奴”。“辱莫大于心奴”(新民说·论自由),梁启超视精神上的奴隶比形体受奴役更为可悲。梁启超列举了“心奴”的四种表现:“为古人之奴隶”、“为世俗之奴隶”、“为境遇之奴隶”、“为情欲之奴隶”。其中与人格相关的,主要是“为古人之奴隶”。古代圣贤功垂千秋,为后人敬仰,但不能作为偶像来崇拜。因为圣贤无法预知千百年后人们的心智,故梁启超主张:“古人自古人,我自我。”(同上)“我自我”,即“我”是不依附于他人的,在精神上是自由与独立的,这与他“采补”西方文明相关了。

这方面他主要汲取了卢梭的天赋人权论。梁启超说,“天生人而赋之以权利,且赋之以扩充此权利之智识,保护此权利之能力。故听民之自由焉、自治焉”(新民说·论进步)。求智与自由是人的天性,是人天然而来的权利,即天赋人权,是“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也”(新民说·论自由)。梁启超于卢梭是推崇备至的,1902年著卢梭学案一文,介绍卢梭的民主思想。又认为民约论(社会契约论中译名)中的天赋人权论,是最适合于当今中国,祈求其在神州之上广泛传播。因为卢梭所宣扬的天赋人权论,能使地球上“国国自主,人人独立”(自由书)。

经过“采补”与“淬厉”的“新民”,是没有奴性的、自由独立的,是富于爱国利群、冒险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近代和古代有很大不同,很多思想家提出了培养新人的问题。新人的观念是近代才开始有的,如洪仁玕要人们依据“世之转革”的道理,自身也要不断地自新,“力求自新,转以新民”(英杰归真)。从刀光血影中蹦出的“新民”,含义比较笼统,但开了与传统人格决裂的先河。梁启超虽借用大学中的“新民”一词,但却为国人设计了全新的品性,如自由、自尊、合群、进取冒险等。梁启超对“新民”从各个方面详加论证,“新民”说是比较系统的关于理想人格近代化的学说。“新民”说唯意志论色彩很明显。“新民”的人格境界,应来源于社会实践,但梁启超归之为“心力”:“是故报大仇、雪大耻、革大难、定大计、任大事,智士所不能谋,鬼神所不能通者,莫不成于至人之心力。”(新民说·论尚武)尽管“新民”说有不足,但它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大大超过消极因素的。

猜你喜欢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俱,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 任其服,

    名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俱,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

  • 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全诗赏析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 《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赏析》

    这首词是咏天台山神女之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

  • 《传舍吏赏析》

    这首诗,歌颂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一个旅舍普通小吏的儿子李同舍身救国的事迹。公元前290年前后,秦兵围困赵国邯郸,楚、魏盟国援兵未至,邯郸危在旦夕,赵平原君对此十分忧虑焦急。传舍吏子李同劝说平原君倾尽宫中财物慰劳士卒,把宫中婢妾杂役都编入军伍之中,组成包括李同在内的三千敢死队,奔赴邯郸击秦援城,其势凶猛,

  • 高中课文中的古诗词6(高考语文选修六必背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课文中的古诗词6,内容包括高考语文选修六必背古诗词,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及古文的全文,高中课本出现的古诗词。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希望你喜欢。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 鲁迅《阿金》全文、注释和赏析

    《阿金》是鲁迅的一篇小说。它通过一个女子阿金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这个故事承载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愤懑与思考。阿金的悲惨命运让人深思,鲁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形象,同时也指出了封建制度对人类的摧残。阿金的遭遇象征了卑微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爱与自由的愿望难以实现。鲁迅将现实艺术与批判性思考相结合,使《阿金》成为一部令人触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成就。

  •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②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③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④ 【注释】 ①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

  • 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①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②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③里第一人④,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

  • 精品唐诗之白居易《江楼月》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白居易《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这首七律,是白居易回赠元稹的和答诗。元

  • 古诗词词语表达的固定感情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词语表达的固定感情,内容包括古诗词中字词代表什么情感,表达感情的古诗词,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