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庆全庵桃花》全文、翻译和鉴赏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原诗今译】
寻找世外桃源好躲避强秦的暴政,
桃花开放是一年春回大地的象征。
片片飞舞的桃花,莫要随波逐流,
怕武陵渔人来询问桃花源的路径。
【鉴赏提示】
晋代隐逸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完全 与外界隔离的理想世界。他说,有一位捕鱼为业的武陵(今 湖南常德市)人沿溪水而行,“忽逢桃花林”,发现深山有一 村庄,并应邀作客,停留数日。当地人“自言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竟不知今 日何世。武陵人归去后报告太守,太守派人前去寻找时已找 不到入山之路,“后遂无问津者”。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唐代诗人王维的乐府长诗 桃源 行即专写此事,说“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而“世外桃源”更成了 常用的典故,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即是如此。
但是,谢诗中为什么又是这样一个写法呢?这就要联系 诗的产生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来考察了。
谢枋得生活于宋元变革之际,正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 候。他为人豪爽,以忠义自许,曾因指责朝政腐败而一再受 到南宋统治集团的排挤和打击。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破 首都临安 (今浙江杭州市),以恭帝为首的南宋统治者向元 军投降,当时,谢枋得的故乡江西弋阳也被元军占领,他的 妻子和两个儿子成了俘虏。谢枋得不甘屈辱,在家乡组织民 兵抗击敌人,后因兵败,死里逃生,隐居于福建建阳。从此, 他改名换姓,以卖卜教书为生,以图东山再起。这首诗大约 就是隐居期间所作。
“寻得桃源好避秦”——这里的“桃源”二字指其隐居之 处,言此地与外界隔绝,如同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样秘 密,不易为敌人发现。“避秦”的“秦”字暗指南下的元军,当 时,元蒙的军队正在江南一带大杀大掠。
“桃红又是一年春”——桃树开红花,报告又一个春天 已到。可是,一年来形势大变,南宋政权成了流亡政府,岌岌 可危。这里表现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沉重叹惜。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二句连读, 其意是说这儿一切都对外界保密,倘若走漏消息,说不定会 招来敌人的,故此向飞花提出警告。“渔郎问津”是用桃花 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和“后遂无问津(问渡口,寻找道 路)者”等句的意思,暗指敌人对抗战派人士的搜捕。
此诗题为 庆全庵桃花。庆全庵是宗教徒们修建的寺 庙,其地大约即在作者隐居的建阳地方。望桃花而生感,借 故典以立意,暗写隐遁之事,抒发爱国之情,从而使此诗格 调全新,和王维桃源行的类乎改编桃花源记是大不相 同了。
-
陈子良入蜀秋夜宿江渚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作者简介陈子
-
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这首《古词·东家新长儿》,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
-
作者: 曹靖华 【原文】: 古今来,有多少诗人用自己
-
【3228】为政智慧(郑明璋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2万字,2017年8月第1版,48元)△共十篇:1 国皆有法:①法乃治国之重器;②审时势而立法
-
一1939年的春节刚过,一片生离死别的悲伤便在苏北马家荡蔓延开来。在灰蒙蒙的晨雾笼罩下,枯白的芦苇就是忧愤,洁白的雪花就是惨痛,苍白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鲁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鲁迅的古诗,关于鲁迅的诗大全,关于鲁迅的诗很急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
-
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我听其言未云足,舍我先度横山腹。我徒三人共追之,一人前度安不危。我亦平行蹋乔亢虚亢,神完骨蹻脚不掉。侧身上视溪谷盲,杖撞玉版声彭。gt;
-
李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李白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这首构思新巧、匠心独运的小诗,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 李白漫游到泾县时所作。泾川,即泾水
-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作品赏析上阶:一作下阶。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① 。(《老子·三十》) 【注释】 ①还(huán):还报,回报。 【译文】 以道辅助国君的人,不以兵力(武装)逞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