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
白乐天咏青石诗,略曰:“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词,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渺小题运以大议论,当与立碑 一首参看。(宋长白 柳亭诗话)
【诗例】
青石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托志诗。白居易元和初年在朝为官,曾任左拾遗等官职,颇受唐宪宗的赏识。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达则兼济天下”,因而极思改革黑暗朝政,中兴唐王朝,企望贞观与开元的盛世再现。他耳闻目睹权贵显宦奢侈腐败,巧取豪夺,朝政弊端,民生疾苦,便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反映出来,表现出鲜明的爱憎,以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青石是其讽谕诗的一篇,透过刻碑的青片石这一寻常物,而作大文章,即关系治国安邦,为人处世,传统文化道德等重大问题。清代诗评家宋长白在其柳亭诗话中,对白居易青石诗作了如上恰切评述,深有见地,切中白居易创作此诗要的。
青石诗共24句,分为两个大部分。前12句叙事,后12句议论,叙事与议论结合,小题大论,发人深思。
诗的第一部分共12句,分三个层次叙事。前四句,“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说官僚、贵族死后刻石立碑,要留名千古。长安东南的兰田山盛产刻碑的青石,人抬车运,弄到长安富豪人家。“石不能言我代言”,代青石说话,这就是“发端奇特”之所在。接着四句以写不愿作的事情:“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道破了当时腐败的世风,生前作恶多端,死后还要在自己坟前立碑,欺骗不明真相的后人。虚伪奸诈是碑主们本质的写照。生前骗人,死后也要骗人。青石对此亦有苦衷,揭露功德碑文的虚伪性,不刻实录而伪造虚辞、青石不愿再代这些无耻的功德老爷们挨骂。这是诗人代青石讲的第一件事,借石骂世。青石亦有愿为之事:“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青石愿意在自己身上刻上忠臣烈士的事迹万人仰慕,世代珍护。颜氏即颜真卿,大书法家,爱国的忠臣烈士。死赠“太师”。“段氏”是指唐德宗时的官吏段秀实,在作地方刺史时,爱民如子,反抗强暴,清廉正直,拒绝贿赂。死后封为“太尉”。这两个人为后人所景仰、是忠臣烈士的楷模,坚贞的样板。
诗的第二部分12句,也分为三个层次,是诗人借青石发议论,深化诗歌主旨。前四句是议论人们读碑文之后的感发:“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赞美上述二公义心永存,死节不移,千古完人。中间四句写刻碑放置地点,一块碑石竖立在高山之上,一块碑石沉于深水之中,无论发生怎样的世道沧桑变化,高山为水,深谷为陵,而碑石永存。虽然二公尸骨可变为尘土,二公英名永不灭。这种违常情的放置碑石,是小处作大设想,不着眼于个人的坟前道旁的空间,而想到的是万古千秋。对比之下那些生造功德者,奸伪叛乱者,欲名长存,反而速朽,这又是何等的渺小!结尾的四句正是画龙点睛,揭示出劝戒世人的主题,归结到为国为君、修养品德上。
总之全诗对一片青石发奇思,从刻碑的小事,升华到如何为国为君,作千秋百代所敬仰的忠烈坚贞之人的问题。此诗的突出特点是立意深刻小题大论,以小见大。从一片青石的采择,琢削,刻字,竖碑等些许小事,挖掘出其后面的深刻的主旨,暗示出唐王朝社会风气败坏,勋德衰败;造成忠烈、爱民之士被冷落;不忠不烈的人窃居权要,死后还要竖碑立传,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
“渺小题运以大议论”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在立意说是以小事反映大问题,在写作上则是将小题目写成大文章。小题大作其重点是以小见大,诗词中常用的方式有以典型小景物反映大境界,如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小窗口反映“西岭”、“东吴”的广阔无垠的艺术大境界。有以典型的社会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内容。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折戟”,“东风”“大乔”、“小乔”等小事细节,反映三国时赤壁大战之争,并借以表示对战争胜负的看法。
-
一不诚则心莫之保,一不信则言莫之行。|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不诚则心莫之保,一不信则言莫之行。》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方觐子规啼平羌江口江水清,峨眉山头山月明。江楼望月人未寝,肠断子规啼一声。作者简介方觐(1680?—1730年),字近雯,皖南歙县(今安
-
这首词据说是陆淞为歌姬盼盼所写的。“南渡初,南班宗子寓居会稽,为近属,士子最盛,园亭甲于浙东,一时座客皆骚人墨士,陆子逸尝与焉。士有侍姬盼盼者,色艺殊绝,公每属意焉。一日宴客,偶睡,不预捧觞之列。陆因问之,士即呼至,其枕痕犹在脸。公为赋《瑞
-
我昔识子自武功,寒厅夜语樽酒同。酒阑烛尽语不尽,倦仆立寐僵屏风。丁宁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嗟余闻道不早悟,醉梦颠倒随盲聋。迩来忧患苦摧剥,意思萧索如霜蓬。羡君颜色愈少壮,外慕渐少由中充。河车挽水
-
田雯《游太室记》 田雯 嵩山神祠,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
-
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 而后天
-
清·王庆麟2魏叔子之文,最长人识见。叔子盛推朝宗3,朝宗故当不及也。《集》太多4,予
-
五花秋色走入如同童话一样的秋色里,心中渐渐地燃起如火一样的热情,随处可见的五花秋色,此时正迷人,正醉人;在此情、此景、此境里,真想
-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作品赏析《春怨》:一作《盖罗缝》。
-
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而今白首闲骢马,只有清樽照画蛇。寂寂小轩蛛网遍,阴阴垂柳雁行斜。手柔弓燥春风后,置酒看君中戟牙。 作品赏析原题: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刘君射堂。)